台灣桑耶寺 公告欄

2019年5月24日

對上師的恭敬,不在於外面的行為,而在於內心。

比如,麥彭仁波切曾有一個侍者,叫涅內俄薩。 本來他是個愚笨的人,脾氣比較暴躁,甚至在上師面前也顯得非常無禮,態度極不調柔恭順。

有時上師親自開許的弟子前來拜見,他卻將其擋在外面,說上師病得特別嚴重,就是不讓他們進門。

麥彭仁波切本人,似乎也害怕這個侍者。有一次,擁嘎堪佈為撰著《功德藏》的講義而前來請教,麥彭仁波切有許多甚深教言正想解說,結果這個俄薩來了,麥彭仁波切就很緊張,趕忙對擁嘎說:“你快回去吧!俄薩來了,我現在不敢給你講。

從表面上看,俄薩對上師特別不恭敬,但實際上,他是對上師極度關心,擔心上師抱病利益眾生太辛苦。 以此虔誠的信心,最終上師的智慧也全部傳給了他。

後來,麥彭仁波切圓寂之前,對俄薩說:“你以後遇到困難,就去找華木欽哲。”並告訴其他人;“以後他生病的話,你們一定要關照他!”

所以,表面上的花言巧語不重要,弟子對上師到底怎麼樣,關鍵看他是否真正有信心、恭敬心和歡喜心。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台灣桑耶寺, author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