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交朋結友,往往會觀察對方的財產、地位、相貌,而如今尋找上師好像也是如此,若其父母有一定地位,人也長得比較莊嚴,很多人就喜歡當他的弟子。
在古代,活佛長相並不一定端莊妙好。 像大名鼎鼎的布頓大師,是夏魯派的創始人,他生下來時嘴巴、鼻子都很大,異常難看。 他的母親特別傷心;“我只有這一個孩子,卻長 得如此醜陋,谁愿意見到他呢?”沒想到,這個嬰兒竟然開口說道:“布頓巴(藏文音譯,意為這個孩子誰都可見),我並不計較這些!結果,他長大之後成了一代高僧。
在格魯派的歷史中,其貌不揚的高僧大德也為數不少。
其實,若是娶媳婦,選個美貌一點的也可以,但依止大德就不一定非要如此了。 以貌取人,這是愚人的觀察方法,作為有智慧的人,理應注重內在勝於外在——只有詳細觀察 了上師的悲心、智慧後,再決定是否去依止,這樣才會比較可靠。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