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桑耶寺 公告欄

    發殊勝菩提心-15

    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即若聽聞到甚深的空性實相、尤其是遠離勤作自性大圓滿實相之精要,超越善惡因果之十二金剛大笑、稀有八句等法語時,對此不應生邪見,應千方百計毫無顛倒地受持它們的密意。否則若生邪見或進行誹謗,則稱為捨法罪業,是無數劫中不能從地獄深淵中得解脫之因。如恰美仁波切說:“(縱聞善德與惡過,地獄痛苦壽量等,以為非真起邪見,)此罪勝過五無間,無解脫罪發露懺。”曾經有兩位行持十二頭陀行的印度比丘來到阿底峽尊者面前(求法)。尊者宣說人無我時,他們二人心生歡喜。當講到法無我時,二人驚恐萬分,說道:“太可怕了,請尊者切莫如此宣講。”當聽到諷誦《心經》之時,便以雙手遮耳(而逃走)。尊者十分傷感地說:“如果沒有以慈悲、菩提心修鍊自心,對甚深正法未起誠信,而僅以護持一分淨戒不能獲得任何成就!”往昔佛陀在世時,也有許多具增上慢的比丘聽到宣講甚深空性實義時,口吐鮮血而亡並墮入地獄的公案。因此我們應當對甚深正法以及宣講此法的補特迦羅,從內心深處生起勝解、恭敬誠信。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4

    忍耐求法苦行之安忍:為了修持正法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而行持。如續部中云:“越過刀山與火海,捨身赴死求正法。”又如往昔諸噶當派大德所謂的四依處,即:“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乾涸之壑。”可是,如今我們有些人卻認為修持正法不需要絲毫苦行與精進,在從事今生世間之事的同時,具足幸福、安樂、名譽之中即可修成正法,還認為別人也可將世出世法同時圓滿,並說:“某某人是一位賢善上師,世間法出世間法都圓融無礙。”怎麼會有辦法使世出世法圓融無礙呢?自以為世間法出世間法二者兼而有之的那些人,肯定只能是在世間法方面比較突出,而絕對不可能具備真正的出世間法,凡是想世出世法可同時兼得的人,則猶如認為兩尖針可縫紉或水火可置於一器內,以及可同時乘騎向上、向下行馳的兩匹馬一樣,

    實際上)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3

    安忍度分三: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忍耐正法苦

    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2

    持戒度分三:禁惡行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禁惡行戒:是指身語意三門斷除如毒般的一切對他眾不利的十不善業。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1

    無畏施:對於無有救護者的眾生,作為他們的救護者,無有怙主作其怙主,無有親友作其親友等等。尤其是世尊曾宣說:“一切有為善法中,救護有情之生命功德利益乃最大。”因此,有些具權有勢之人應下令禁止漁獵;有些也可救護某些被帶到屠宰場、即將被宰殺的羊隻以及瀕臨死亡的魚兒、蟲蠅等,實際行動中,千方百計盡力饒益眾生。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0

    法施:為他人灌頂、傳法、念傳承等,想方設法令他人相續趨入善法。然而,在我們尚未完全根除私欲之前,雖然表面上成辦利他之事,但也只是如影像而已,不能利益眾生。眾弟子曾經問阿底峽尊者:“何時方可攝受眷屬?何時乃可行利他之事?何時才可超渡亡靈?”尊者回答:“證悟了空性並且具足神通之時,乃可攝受眷屬;自利斷盡之時,乃可行饒益他眾;獲得見道之後,方可超渡亡靈。”此外尊者也曾說過:“如今五濁之惡世,非為裝模作樣時,乃為策勵精進時;非為尋求高位時,乃為置於卑位時;非為攝受眷僕時,乃為依止靜處時;非為調化弟子時,乃為調伏自心時;非為隨持詞句時,乃為思惟意義時;非為到處遊逛時,乃為安住一處時。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9

    行菩提心學處為六度:佈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為修行方便方面的五度,以及智慧資糧方面的智慧度。

    佈施度分三:財施,法施,無畏施。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8

    修持自輕他重菩提心:觀想自己無論住於輪迴還是墮入地獄,病也好痛也好,以及遭受任何其他不幸,都可忍受,並願其他眾生的痛苦成熟於我的身上,願我所有的安樂與善果他們能圓滿具足!內心深處思惟並付諸於實際行動中。

    (此類公案有許多:)如阿底峽尊者的上師慈氏瑜伽、達瑪傑達,我等大師釋迦佛曾轉生為蓮花國王、投生為烏龜及轉生為寶髻國王時的公案等。慈氏瑜伽上師在講法時,有一人用石頭打狗,上師喊著痛啊痛(啊哪哪)而栽倒於法座上。在場的其他人看到那條狗安然無事,以為上師是假裝的。慈氏瑜伽上師知曉他們所想,便將背部示給眾人看,在那條狗遭受擊打的同樣部位已高高腫起,清晰可見。眾人對上師生起誠信,上師真正地代受了狗遭石擊的痛苦。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7

    修自他相換菩提心:親眼目睹遭受病痛、飢渴等痛苦的眾生,或者於自前觀想一為痛苦所逼迫的眾生之後,自己向外呼氣時,觀想自己的安樂、善妙、身體、受用以及善根等,猶如脫下衣服給其穿上般地施予他;向內吸氣時,觀想他所有的一切痛苦一併吸入體內而自己承擔,由此他已離苦得樂。此施受法應從一個眾生到一切眾生之間次第觀修。在實際生活中自己遇到不如意及痛苦時也應同樣觀想三界輪迴之中有許許多多感受如此痛苦的眾生,所有這些眾生是多麼可憐,願他們的一切痛苦成熟於我的身上,所有的這些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內心深處如是反覆觀修。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6

    願行菩提心學處分二:願菩提心學處,行菩提心學處。

    願菩提心學處分三: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修自他相換菩提心,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5

    正式發心:如前明觀皈依境一樣,於自前虛空中觀想諸佛菩薩、

    (傳承上師以及護法神眾)作為發心的證人,再思惟:遍滿虛空界的這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中,沒有未曾作過自己父母親的,為父母親時他們與現世的父母完全相同,定是備加疼愛、精心哺育,有好吃的先給我吃,有好衣先給我穿,極其慈愛撫養我成長,恩重如山。所有這些深恩父母如今沈溺於輪迴大苦海的波濤中,被層層愚癡的黑暗所蒙蔽,不知取捨正道、邪道,遠離開示真實正道的善知識,也無有依靠者、救護者、怙主、友軍以及希求處與皈依處,猶如無依無靠漂泊於空曠荒野之中的盲人一般,所有這些老母親流轉於此輪迴中,自己一人獲得解脫有什麼用呢?因此應當觀想:我為一切眾生發殊勝菩提心之後,修學往昔佛子菩薩們的廣大利眾之行,唯為輪迴中的一切眾生全部獲得解脫(不轉生於輪迴)而精進修持。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4

    發殊勝菩提心分二:發心之分類,正式發心。

    發心之分類:依心力差別可分為三種:如國王之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3

    修悲無量心:是指緣一被猛烈痛苦逼迫的眾生,希望他(她)遠離痛苦之處。經中說:“觀想一名被關入監獄,最後接近被殺的罪犯,或在屠夫面前臨死的傍生等,以這樣遭受劇烈痛苦的一眾生為慈憫的對境,對它生起母子之想。”譬如,看到一名被國王下令帶到刑場的囚犯,或者一隻正被屠夫捆綁的綿羊時,捨棄他(牠)是其他某某眾生的念頭,而觀想:若那是我自己,則該怎麼辦呢?專心憶念那邊正感受痛苦的眾生是自己,現在該怎麼辦呢?既沒有逃脫處、隱蔽處,也沒有皈依者和救護者,不能逃跑,也不會飛行,以力量和武力也不能反抗,現在的一瞬間就要遠離今生的一切顯現,甚至自己珍愛保護的身體也要捨棄而步入後世的大道中,這是多麼悲慘啊!觀想那樣的痛苦落到自己身上而修心。

    修喜無量心:觀想任意具有種姓、權勢、財富、地位等,生於人間天境中、幸福快樂、長壽無病、眷屬眾多、受用具足的一人作為所緣境,對他無有競爭心、嗔恨心,反而願他(她)圓滿具足勝過這樣的人天福報,吉祥富足、無損無惱、智慧廣大等眾多圓滿的功德。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2

    修捨無量心:所謂的捨心是指捨棄嗔恨怨敵、貪愛親友,對一切眾生無有親疏、愛憎,平等對待之心。對現世的父母親友等自方極其貪著、對怨敵他方嗔恨難忍,這也是未經觀察的過患所致。即現在這些怨敵,在往昔生生世世中也曾做過自己的親友,而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共同維護,所做的饒益也是不可思議的。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

    以大智慧現前勝涅槃 以大悲心住於輪迴中

    以巧方便證輪涅無二 無等上師足下我頂禮

    繼續閱讀 >

    不共內加行— 皈依-6

    皈依之功德

     

    繼續閱讀 >

    不共內加行— 皈依-5

    皈依之學處

     

    繼續閱讀 >

    不共內加行— 皈依-4

    皈依之方法

    共同乘皈依法:誠信佛為本師,法為道,僧眾乃為修道之助伴,以此方式而皈依。

    繼續閱讀 >

    不共內加行— 皈依-3

    皈依之分類

     

    繼續閱讀 >

    不共內加行— 皈依-2

    信心又分為清淨信、欲樂信、勝解信三種

    清淨信:進入有許多佛像、經書、佛塔的殿堂或見到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的尊顏,或者聽到彼等功德及事蹟,以此類因緣,能夠立即想到他們的悲心廣大等,這種由清淨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稱為清淨信。

    繼續閱讀 >

    不共內加行— 皈依-1

    不共內加行分五:諸聖道之基石——皈依;趣入最勝大乘——發殊勝菩提心;清淨違緣罪障——念修金剛薩埵;積累順緣資糧之供曼茶羅與頓然斷除四魔之古薩里——積累資糧;自相續生起證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師瑜伽。

    皈依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依止上師-4

    最後修學上師之意趣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依止上師-3

    中間依止上師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依止上師-2

    依師之次第,分三:首先觀察上師,中間依止上師,

    最後修學上師的意趣。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依止上師-1

    依止上師之引導,分二:依師之必要,依師之次第。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解 脫 利 益

    眾多高僧智者所攝持 依照上師言教而修行解脫勝道無誤示於眾 無等上師足下我頂禮

    解脫利益之引導分二:解脫之定義,解脫之分類。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18

    這以上歸納總結了修四種厭世心(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的中心要義。如果能做到那樣,做任何善事自然不離三殊勝。如頌云:“善人如藥樹,依彼勝一切,惡者如毒樹,依彼毀一切。”這種善人以自己的堪忍力,使與他結上緣的人內心轉向正法方面。並且,自他的廣大善業將越來越增上,生生世世不會墮入惡趣和邪道,並將獲得善趣人天的殊勝身體。甚至這樣具法相的補特迦羅(高僧大德)無論安住於何處,所在之處的人們都會行善,且諸事吉祥,眾天人也會經常護持。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17

    一切業的自性

    自有頂以下至無間地獄底層以上,(六道眾生)各自感受不可思議的各種痛苦和安樂,都是由各自往昔所積累的善惡業產生的。如《百業經》云:“眾生諸苦樂,佛說由業生,諸業亦種種,造各種眾生,漂泊於輪迴,業網乃極大。”有些人儘管現在具有權力和地位,擁有許多受用,但是死期到來時其中何者也不能跟隨,只有自己此生積累的善惡業牽轉跟隨自己,將自己引入輪迴的善惡趣之中。《教王經》云:“國王趨入死亡時,受用親友不隨身,士夫無論至何處,業如身影緊隨後。”因此現在所造的善惡業,雖然不會立即現前其果報,但任何時候也是不會毀滅的,(因緣)聚合時各自將感受其果報。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16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歡行善,並且增長善根。

    感受等流果:斷除殺生,長壽少病;斷除不與取,具足受用,無有盜敵;斷除邪淫,夫妻美滿怨敵少;斷除妄語,為人稱讚且仁慈;斷除離間語,眷屬僕人皆敬愛;斷除惡語,恆常聽聞悅耳語;斷除綺語,語言有威力;斷除貪心,如願以償;斷除害心,遠離損惱;斷除邪見,相續生起善妙見。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15

    三種身善業。不殺生:斷除殺生,愛護生命;不偷盜:斷不與取,行持佈施;

    不邪淫:斷除邪淫,護持戒律。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14

    應行之善業

    即應當行持的十種善業,總之,我們了知十不善業的過患後應發誓願受持不造這些惡業的清淨律儀,則稱為十善業,即是不殺生,斷不與取等共為十種。(受持十善戒一般)不需要在如上師或堪布(法師)面前立誓,自己心裡想:永遠不殺生,或者某時某地不殺生,或者不殺害某某眾生等乃是善業。若在上師、善知識、三寶所依等面前進行承諾發誓,則其功德特別大。因此僅像這樣隨便不殺生還不夠,必須在心裡立下誓言:無論怎樣也不造惡業。若在家人等不能永遠斷除殺生的惡業,也可以立誓在一年中的一月(神變月)或四月(薩迦月)不殺生,或者在一個月中的十五日和三十日不殺生。此外立誓一年、一個月或一日等期間不殺生也能得到很大的功德。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13

    增上果:(此果報)成熟在外境上。造殺生惡業者,轉生在環境不優美,或者深谷險地等威脅生命的地方。造不與取惡業者,轉生於莊稼遭受乾旱冰雹、樹木不結果實、(經常)發生饑荒的地方。造邪淫惡業者,轉生於糞坑、淤泥等不悅意之處;造妄語惡業者,轉生於財富不穩固,並且經常遇到恐怖、畏懼的外境違緣。造離間語惡業者,轉生於懸崖、深谷等難以行走的地方;造惡語惡業者,轉生於亂石堆積、荊棘叢生等不悅意的地方。造綺語惡業者,轉生於莊稼不生果、季節顛倒並不穩定的地方。以貪心惡業轉生於莊稼荒蕪,並且經常出現眾多地時惡劣、痛苦眾多之處。以害心惡業轉生於經常有恐怖和眾多損惱的地方。以邪見惡業轉生於缺乏財富、無有保護者、無有親友(無依無靠)的地方。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12

    惡語的感受等流果:經常聽到不悅耳的話語,自己所說的語言也成了爭吵之因。總之,惡語是十不善業中罪業最重的,如世間也有這樣的諺語:“雖無箭尖利刃語,亦能刺入人心間。”如此說粗語使對方剎那生起嗔恨心,尤其是對嚴厲的對境(是指上師三寶等)僅說一句惡語,也將導致許多世中不能從惡趣中解脫。

    綺語的感受等流果:自己的言語無有威力,並且口才拙劣,雖說實語,可是別人也不認為是真實的,在眾人中發言也是氣勢薄弱,無有辯才。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11

    離間語的感受等流果:眷屬僕人之間互不和睦,或者對主人進行反駁等。例如,有些上師的弟子、官員的隨從、家裡的雇傭等內部大多數人相互之間不和,並且主人如何勸說也不聽從,反而進行辯駁。一般家庭的雇傭,雖然主人指派他們做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說了兩三次還是不聽,直到主人生起嗔恨心對他們嚴厲呵責時,才慢吞吞極不情願地去做,做完後也不向主人匯報那件事情的結果,性格一貫都是惡劣的。這些也是主人自己往昔造離間語的惡業所成熟的果報。所以應當對自己所造的惡業生起後悔心,努力化解自己與他們之間的怨恨。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10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丈夫或妻子相貌醜陋,或懈怠懶惰,(相互之間)猶如仇人相遇一樣。現在大多數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矛盾,互相怨恨,惡語爭吵甚至毆打。丈夫或妻子認為對方性格惡劣,(其實)這些也是他們各自往昔邪淫的等流果所導致的。因此夫妻之間互相不要生起嗔恨心,應當認識到這是自己往昔造惡業所成熟的(果報),應當生起忍耐之心。正如單巴仁波切所說:“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切莫惡言諍吵當熱瓦。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9

    感受等流果者:十不善中每一種不善業各有兩種,即是前世殺生果報為今生短命多病。有些嬰兒剛出生便立即死亡,這是以前殺生的等流果,所以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於許多世中剛剛出生便死亡了。還有些人從孩提時代起便遭受多種不同疾病的折磨,一直到年邁死亡之間,沒有不患病的(時候),這些也是往昔殺生或毆打別人的惡業所成熟的果報。所以,(當我們生病時)不應考慮擺脫這些疾病的多種醫療法,而應精進發露懺悔往昔所造的罪業,棄惡從善等勤修對治法。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8

    十不善業的果報,即每一種不善業各有四種果報:

    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7

    意惡業分三:貪心,害心,邪見。

    貪心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6

    惡語

    如對相貌醜陋的人公開宣揚他們的缺點。例如,對那些有生理缺陷的盲人、聾人等當面稱呼瞎子、聾子。此外,說對方的罪惡或說一切低劣的語言(都稱為惡語)。雖然不是惡語,而是以溫和的方式使對方心不愉快,這種語言也包括在惡語中。另外在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們面前說各種不悅耳的言語,也有極大的罪過。

    繼續閱讀 >

    共同外前行— 因果不虛–5

    離間語分二:公開離間語,暗中離間語。

    公開離間語:一般是具有權威的人在兩個人同時在的時候,當面以離間語使他們倆分開。如說:“這個人暗中說你如此如此下劣,當面也如此如此迫害你,今天你們倆好像不是那樣的。”類似這種當面挑撥離間的語言,稱為公開離間語。

    繼續閱讀 >
上一頁 1 | 2 | 3 | 4 下一頁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