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桑耶寺 上師開示

    [接納所有]

    [接納所有]

    「追求圓滿」,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一種分別心。真實的圓滿不是「超越」,也不是凌駕於一切事物之上。真實的圓滿,是接納所有的一切。

    ~蘇南嘉措仁波切

    [對任何順逆境~均保持清淨的洞見]

    [對任何順逆境~均保持清淨的洞見]

    我們對任何順逆境均須保持清淨的洞見,視一切的外相為圓滿清淨,勿使自心陷於染污之中。 一個真正佛法修行者,面對任何順逆諸境,應是能夠轉極逆的境界為助緣。

    ~蘇南嘉措仁波切

    [人之寬容在於理解與忍讓]

    [人之寬容在於理解與忍讓]

    人往往執著於從自身的角度看事情,卻忽略了有許多面向是自己並未看見的。

    《六祖壇經.般若品》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如果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就不容易見到自己也有錯的一面;總認為別人是錯的,就容易遺漏別人也有對的、可取的那一面。

    佛陀說:「降伏百萬大軍並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簡單來講,學佛首要就是改變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摩擦總是在所難免,我們要想泰然處之,便要保有一顆寬容的心,學習彌勒菩薩的「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海的寬容在於不擇細流;山之寬容在於不拒微塵;而人之寬容在於理解與忍讓。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蘇南嘉措仁波切

    〖 上師法語 〗

    〖 上師法語 〗

    .

    修行應該是

    長輩對你有信心

    晚輩對你有尊敬

    身邊最近的人

    如果沒有感覺你的轉變

    就是我們的修行

    法沒有入心

    [苦是自找的]

    [苦是自找的]

    凡事,無論好事壞事,知道了就好,別抓著不放;抓著不放,只會讓你的心受苦。所以說「福不是求來的,苦是自找的」,就是這個道理。

    ~蘇南嘉措仁波切

    [ 堅定 ]

     

    [ 堅定 ]


    如臨終時我們一生的修行能派上用場,心中很堅定一生走修行的路沒有走錯、很有把握,我們這一生就算是貧窮不遂、窮困潦倒,我們這輩子就成功了;如平日沒有好好修行,臨終時連最珍愛的身體都帶不走,何況身外財物、親人,這時才懊悔不已,就算這輩子功成名就、飛黃騰達,也是徹底失敗。

    — 蘇南嘉措仁波切

     

    [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

    [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

    對於沒有學習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信仰的人而言,死亡的確是一樁既悲哀又無奈的事。相反的,如果一個擁有堅固信仰的學佛之人,便能夠認知生死相續相生的事實,也就能幫助我們消融對於死亡的畏懼。在面對死亡課題之時,儘管恐懼、不知所措的情景有之,卻能豁達以對。
    覺悟者的眼中看來,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憂喜?

     

    — 蘇南嘉措仁波切

    [善待一切與你有緣的眾生]

    [善待一切與你有緣的眾生]

    善待一切與你有緣的眾生,並試著幫助那些無助的人,即使力量很薄弱,如果不行,也請不要傷害他們。
    在培養種種外在嗜好的時候,別忘了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蘇南嘉措仁波切

    〖 上師法語 〗

    〖 上師法語 〗

    -  心中安住 上師
        一切都歸清淨
        一切都有了檢視的依據

        凡事學著不往壞處想
        心自然安定

    .
    -   有我  
         確實是一個無明煩惱的起頭
         我們勤於為他人服務設想
         就是減少自我中心的一個好方法

         這個部份 
         我們要好好用心去體會


     —— 尊貴上師  蘇南嘉措仁波切

    [勘破生死秘密]

    [勘破生死秘密]

    漢傳《金剛經》有句話非常殊勝:「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我們若想以虛妄的心識,去窺探本來具足一切功德的佛性,以為能藉此明心見性、花開見佛,這是萬萬不可能的,因此這珍貴稀有的佛性,成了六道輪迴裡難以勘破的秘密。

    金剛乘的密法,就是為了勘破這生死秘密,所以才在人間流傳,這都要感謝無數尊貴上師的慈悲與努力,讓我們能夠聽聞這百劫難遇之法。

    如今你們已經得見金剛乘密法,當知因緣難得,一定要好好修持不可懈怠。

    —蘇南嘉措仁波切

    [降伏自心,才是佛法]

    [降伏自心,才是佛法]

    佛法沒有深淺、高低,人心才有深淺、高低的分別,法要用到心上,能幫你調伏自心的,才是佛法。

    ~蘇南嘉措仁波切

    [了知苦樂的覺受]

    [了知苦樂的覺受]

    如果不了知"苦樂的覺受"乃是來自於自心的感覺,而只會埋怨外境,則無止盡的痛苦嗔恨之火和惡業(對付他人)將越來越增上。假想的敵人尚未消滅,自心的相續已污染

    蘇南嘉措仁波切

    [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真理]


    學佛並非是為了世間名聞利養,而是想從修行的過程中掌握真理;正如世尊為了真理犧牲世俗的一切,也如蓮師隻身入藏只為弘揚佛法、宣揚真理。

    佛法的真理,在於解除自他的一切痛苦,如果我們把真理留在儀軌文字裡、掛在口頭上,卻沒用在淨化身心,以致待人處事沒有長進,很顯然並沒有把追尋涅槃的事放在心裡。

    沒有體驗真理、實現解脫的企圖心,用這種態度學佛,最多只是安慰與欺騙自己,很難有到達智慧彼岸的那一天。

    — 蘇南嘉措仁波切

    〖 上師法語 〗

    〖 上師法語 〗

    .

    三毒是輪迴的根
    沒有斷除
    很難不受苦

    臨終時
    自己的根本上師或金剛師兄
    需要做到提醒

    現在暫居的此處  是不永久的
    速皈依三寶  
    脫離輪迴
    莫存疑、多慮

    <用慈悲心來關照眾生的痛苦>

    <用慈悲心來關照眾生的痛苦>

    如果我們的修行功夫,無法處理當下的痛苦,那麼試著靜一靜,停止把專注力放在痛苦上,努力觀想三界的父母眾生,此刻正在承受比我們還要嚴重的劇烈苦楚,我們要確實放下自我,觀修「自他交換法」,以現行的痛苦去代受眾生的苦痛,藉此把受苦轉換成道用功德。

    如果不這樣觀修,我們承受的苦一點意義也沒有;若能用慈悲心來關照眾生的痛苦,把注意力放在眾生身上,培養自己堅毅的勇氣,那麼自己的痛苦也能得到緩解甚至消失,這就是轉痛苦為道用的竅訣。

    若我們真的具備了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見,那麼我們將不會再有真實的痛苦。

    ~蘇南嘉措仁波切

    <發起願行菩提心>

    <發起願行菩提心>

    即便是個凡夫,只要他發起願行菩提心,我們就要將他視為菩薩,因為菩提心極為珍貴,是修行成就、悟道成佛、解脫生死的唯一關鍵。

    若密乘弟子對具備菩提心的人產生嗔怒恨心,那將會是極大過失,對於修行會產生很大障礙。由於我們並不知道身邊的人是否具備菩提心,最好的方法就是:
    禮敬愛護所有的眾生,將其視為佛菩薩的化身,那麼我們的善根,將會聚集不可思議的功德。

    ~蘇南嘉措仁波切

    <修持與證悟>

    <修持與證悟>

    在廣闊無礙、清淨與光明的空性中,一切只是因緣和合、業因果律的顯現。而這世上唯一有價值的東西,是修持與證悟殊勝的教法。

    ~蘇南嘉措仁波切

    [不要對任何事物不滿和積怨]

    [不要對任何事物不滿和積怨]

    不要對任何事物不滿和積怨,自心的相續就不會受干擾。當自心不受外境干擾時,自身的能量就不會受干擾,能量不受干擾時,身體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也就能平衡和諧。如此一來身心皆能安樂。

    ~蘇南嘉措仁波切

    [人之寬容在於理解與忍讓]

    [人之寬容在於理解與忍讓]

    人往往執著於從自身的角度看事情,卻忽略了有許多面向是自己並未看見的。

    《六祖壇經.般若品》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如果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就不容易見到自己也有錯的一面;總認為別人是錯的,就容易遺漏別人也有對的、可取的那一面。

    佛陀說:「降伏百萬大軍並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簡單來講,學佛首要就是改變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摩擦總是在所難免,我們要想泰然處之,便要保有一顆寬容的心,學習彌勒菩薩的「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海的寬容在於不擇細流;山之寬容在於不拒微塵;而人之寬容在於理解與忍讓。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蘇南嘉措仁波切

    [對任何順逆境~均保持清淨的洞見]

    [對任何順逆境~均保持清淨的洞見]

    我們對任何順逆境均須保持清淨的洞見,視一切的外相為圓滿清淨,勿使自心陷於染污之中。 一個真正佛法修行者,面對任何順逆諸境,應是能夠轉極逆的境界為助緣。

    ~蘇南嘉措仁波切

    [接納所有]

    [接納所有]

    「追求圓滿」,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一種分別心。真實的圓滿不是「超越」,也不是凌駕於一切事物之上。真實的圓滿,是接納所有的一切。

    ~蘇南嘉措仁波切

    [學習止息私慾~徹底斷除我們與他人的苦難]

    [學習止息私慾~徹底斷除我們與他人的苦難]

    苦,來自於多生多世積習成性的自私;悲,來自於狹隘的我執,自我為主的態度。我們的ㄧ生追逐享樂,ㄧ想到苦就擔心害怕,也正因為我們的懦弱與逃避,所以悲苦不斷。
    勇敢的菩薩們身處於紅塵俗世中,欣然地接受苦難。儘管世俗中短暫之欲樂賞心悅目,菩薩們也不為所動,而在苦難中成就,並從勇氣與利他中獲得恆常的喜樂。
    讓我們學習菩薩的精神背負自他的悲苦,止息我們的私慾。如此,才能徹底斷除我們與他人的苦難。

    ~蘇南嘉措仁波切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悉達多太子悟道時,看見天上的明星,說了一句曠古名言:「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眾生本具光明法身,卻因無明之力使得自身起惑、造業、受苦,本來清淨的法界,也因此現出輪涅二相,客塵煩惱不斷現起,無邊的痛苦也難以根斷。

    如今你們都已聞知「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的道理,希望大家發起廣大慈悲心與菩提心,好好修持密法,廣行佛法事業,讓所有的眾生離苦得樂,斷除苦因,同證佛果。

    ~蘇南嘉措仁波切

    [不逃避]

    [不逃避]

    佛法說的「解脫」,不是逃避正常生活。解脫,是真實認識生命的本質,而非逃避生命的實相;學佛帶給我們的變革,是我們看待生命的角度不同了,能正面面對生理與心理的各種狀態,而不是逃避自己的人生。

    ~蘇南嘉措仁波切

    <為他人著想>

    <為他人著想>

    一個成功或成熟的人,會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場為他人著想,能理解或諒解他人的過錯,不讓煩惱擾亂自心的安然,同時帶給人們溫暖和希望。

    ~蘇南嘉措仁波切

    「出離心」

    放下無謂的執著,才是真正具備「出離心」

    許多人誤會「出離心」的存在,就是證明人生永遠都是壞事、錯誤、失望等等負面意念的集合。生命因為無常,其本質固然是苦,但生活裡還是有許多豐富、多元、具備潛能的事物,這也是生命的價值。

    所以說「出離心」不是放棄人生,也不是替負面、抑鬱的心情找藉口。如果我們喪失了生命的勇氣,缺乏愛與慈悲去面對生活,這樣的態度違反菩薩行的精神,一個真正的菩薩,是願意接受生活的挑戰,主動為眾生的福祉努力活著。

    「出離心」不是逃避人間與人生的藉口,而是一種改變自己與世界、人生關係的過程。簡單說,「出離心」是克服我們對物質的執著,克服所有萬事萬物對我們的誘惑。

    如果我們要培養「出離心」,可以從「不再期待或希望現實會帶給我們幸福」開始做起;期待無常的現實帶來永恆不變的快樂,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一旦看清這個世界的本質,便會放下無謂的執著,不會再被苦樂所左右,對於這個世界不厭惡、不逃避,也不希求,更不會被侷限,這才是真正具備「出離心」的態度。

    ~ 蘇南嘉措仁波切

    <證悟者~生活與心靈的勇士>

    <證悟者~生活與心靈的勇士>

    菩薩證悟到萬法皆是虛幻不實的。
    他們視於輪迴中投生,就像是夢中的遊樂園,因此,無論是面臨順境或是逆境,證悟者在心境上,不會掉入執著與憂惱的陷阱中,所以他們是生活與心靈的勇士,同時,也不畏艱難的幫助所有想要離苦得樂的眾生。

    ~ 蘇南嘉措仁波切

    <參與法會的~三種殊勝發心>

    <參與法會的~三種殊勝發心>

    不論修持任何法門,我們都應該按照"三種殊勝方法"來作:
    前行,生起願為一切眾生而修法的菩提心;
    正行,修法時離於一切分心雜擾、執著和概念;
    結行,為一切眾生迴向功德。
    假如我們有了這三種殊勝的方法,我們便能領會並得到法的功德利益。

    ~蘇南嘉措仁波切

    <發覺本初善心~綻放自性純善的花朵>

    <發覺本初善心~綻放自性純善的花朵>

    從專一的修行中發覺你本初的善心,消解了你的不善和傷害。
    只有當你覺悟心中的本善,才能真正有益於他人。藉由修行慢慢地除去你的不善和傷害,讓自性純善的花朵綻放盛開。

    ~蘇南嘉措仁波切

    <生活是一本難唸的經書>

    <生活是一本難唸的經書>

    生活是一本難唸的經書,是一場不輕鬆的修行,更是一個無法任性逃避的賽局。我們總是對於他人在生活裏遇到的困境,態度非常輕鬆,隨口說出「該怎麼做」、「怎麼處理」、「怎麼放下」等等看似很有智慧的話語。
    我們之所以如此輕鬆,那是因為「別人面對的問題不是你自己的問題」。試想,你自己能很輕易化解自己的人生困境嗎?你能立刻放下一切,全心全意投入佛法嗎?你能立刻轉身離開你的家庭、眷屬、工作、乃至世俗的一切嗎?
    這就是你的、我的、他人的困局。
    我們必須更具同理心去看待他人的生活困局,用自他交換的態度去面對他人的痛苦,把自己真實的放入對方的生活裡,確實感受到眾生的苦痛,這樣你才有可能升起真實的慈悲心,你才能領悟到佛菩薩的大智慧。
    沒有同理心,就不可能擁有真實的慈悲心;沒有同理心,我執也很難消除,更遑論體會到佛菩薩的度眾智慧。

    ~ 蘇南嘉措仁波切

    <靜心>

    <靜心>

    我們時常會想運用「正面想法」去取代「負面思考」,然而心理學家指出,正面思考後,如果現實情況依然令人失望,很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問題。

    那是因為我們仍緊抓著某些東西不放,因為一旦正面思考模式由於某些狀況出現而產生失敗情況,我們依然會掉到負面思考的狀態裡。

    無論好或是壞,我們最好都不要執著,利用打坐靜心時看清楚,我們執著的東西究竟長什麼模樣。唯有看清事物的真相,我們才會真正的放下。

    ~蘇南嘉措仁波切

    <持續地修行,把聽聞的佛法用在心上>

    <持續地修行,把聽聞的佛法用在心上>

    我們的習氣和情緒是如此強而有力,為了要對治他們,不斷的努力是必須的。
    只要我們能持續地修行,把聽聞的佛法用在心上,我們就能漸漸的改變。

    ~蘇南嘉措仁波切

    <苦樂皆具虛幻性>

    <苦樂皆具虛幻性>

    「苦樂皆具虛幻性,知調心否為要領,煩惱盛衰亦虛幻,對治強弱為要領。」
    智者了知快樂來自於內心,於是境由心轉而無時無刻都自在;愚者於外境追求快樂,心被境轉而困擾受縛。

    ~蘇南嘉措仁波切

    [不要對任何事物不滿和積怨]

    [不要對任何事物不滿和積怨]

    不要對任何事物不滿和積怨,自心的相續就不會受干擾。當自心不受外境干擾時,自身的能量就不會受干擾,能量不受干擾時,身體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也就能平衡和諧。如此一來身心皆能安樂。

    ~蘇南嘉措仁波切

    [學習止息私慾~徹底斷除我們與他人的苦難]

    [學習止息私慾~徹底斷除我們與他人的苦難]

    苦,來自於多生多世積習成性的自私; 悲,來自於狹隘的我執,自我為主的態度。
    我們的ㄧ生追逐享樂,ㄧ想到苦就擔心害怕,也正因為我們的懦弱與逃避,所以悲苦不斷。
    勇敢的菩薩們身處於紅塵俗世中,欣然地接受苦難。儘管世俗中短暫之欲樂賞心悅目,菩薩們也不為所動,而在苦難中成就,並從勇氣與利他中獲得恆常的喜樂。
    讓我們學習菩薩的精神背負自他的悲苦,止息我們的私慾。如此,才能徹底斷除我們與他人的苦難。

    蘇南嘉措 仁波切

    《善用佛法來覺照自己的心》

    《善用佛法來覺照自己的心》

    「消滅一切我執,即消滅一切外在的敵人」。
    當我們遇到逆境不如自己的心意時,責怪自己或埋怨別人是無濟於事的,應該覺察自己是否又起煩惱心,以至於我們看不清事實的真相,更無法有效的解決困境。

    「自然生起,自然滅」,當煩惱生起時,我們能時時保持覺察力及清淨的心,煩惱將不會持續困惱我們的心。
    如此,不斷的練習,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修持佛法,在困境中也能修持佛法。

    ~蘇南嘉措仁波切

     

     

    [好好努力]

    [好好努力]

    人生之所以會起起落落,都是因為「世間無常」的關係。很多人向我傾訴:他們遇到了人生的困境。我想說的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遇過「人生的困境」,然而,「困境」困住的並非是人生,而是人心。
    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無常」的特性,好的變壞、壞的變好,沒有永恆不變的世間。
    遇到逆境時,千萬不要放棄任何機會,也不要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氣餒,在時機轉變的時候好好努力,一定能改變自己眼前的際遇。如果「無常」能困住你,那麼「無常」也能幫助你。願大家共勉之。

    ~蘇南嘉措仁波切

    [妄心]

    [妄心]

    有時,外境不見得會傷害我們,真正傷害我們的,是我們對於外境的看法與想法。那顆與順逆外境相呼應的妄心,就是苦的根源,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

    ~蘇南嘉措仁波切

    #普巴金剛灌頂大法會 #上師開示_摘錄

    #普巴金剛灌頂大法會
    #上師開示_摘錄

    .
    ▍️灌頂前 開示

    普巴金剛灌頂的修法
    主要是遮止內、外一切障礙與災難

    此法門
    是我於五明佛學院學習時
    在法王如意寶的座下
    得到口傳與灌頂的授權
    後來,我落腳在尼泊爾時
    貝諾法王亦授權予我

    今日適逢藏曆初十蓮師薈供日
    我們一同聚集在臺灣桑耶寺
    來到壇城前、身旁有金剛師兄
    又於如此炎熱的盛夏
    撥空前來修持普巴金剛法門
    不僅是難得的發心、亦是難得的殊勝!

    我們以誠懇的心、身口意專注
    觀想普巴金剛本尊
    觀想累劫累世所認識的有緣眾生們,以及
    今日沒有緣份到此修法的父母親、親朋好友們
    帶領他們共同來修持、祈請普巴金剛
    在上師、壇城與僧眾前
    一起共同修法

    .

    ▍️法會圓滿 開示

    天氣很熱,大家辛苦了!

    希望
    我們可以多持誦普巴金剛心咒
    還有蓮師心咒

    希望
    佛弟子們能夠共同一起來
    多為這世間做一些利益他人之事

    在印度、尼泊爾、西藏
    還有不丹各地方的寺院
    都特別有修持蓮師薈供

    還有,一件事情…

    我們目前正在興建台灣桑耶寺佛學院
    已經從地基基礎慢慢的往上蓋
    地基裡有來自各地方弟子的發心供養
    預埋了眾多菩薩的寶瓶
    進度即將來到一樓大殿壇城的支柱
    計畫預埋普巴金剛杵坐鎮於其中

    同時
    我們亦齊心動員為建築飾板上色
    預計大概會花費三年多的時間
    我們慢慢的、一筆一劃的
    來上色、來完成

    有幾位畫家,他們來自不丹
    願意千里迢迢來幫忙我們
    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也很感謝他們

    除了基本的上色之外
    我們也需要
    有塗色經驗、渲染基礎的信眾幫助
    歡迎大家空閒時
    共同來參與興建佛學院的歷程
    也為自己留下很好的記錄

    法會已圓滿
    我們從早上開始到最後一刻
    一起將修法、念誦心咒的功德
    迴向歷代祖先、有緣眾生
    還有六道輪迴的一切眾生

    我們好好的來迴向

    感恩 阿彌陀佛

    .

    ▍️請供普巴金剛杵(寺廟柱子裝藏用)

    飽受痛苦的惡夢

    [飽受痛苦的惡夢]

    我們都知道金剛乘的修行次第有四部密續。四部密續的建立是根據不同根器,產生四種不同的修行層次,從實相而言,密法也只是為了求解脫的方便道。

    有人認為希求佛果、拘泥教法是一種執著,是一種求道的癡心,所以應該什麼都不必在乎、不必在意。其實這是修行的偏差,乃是愚癡的表現。

    若將輪迴比喻成飽受痛苦的惡夢,那麼我們也該努力修持醒夢的方便道。我們都還未能從迷夢中清醒,怎麼能放棄如此殊勝的醒夢方便呢?

    在輪迴的現象尚未消融於清淨法界之前,我們還是要秉持學佛求解脫的細微癡心,不能輕易捨棄密法,捨棄希求佛果的信念與決心。

    —蘇南嘉措仁波切

上一頁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下一頁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