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桑耶寺 上師開示

    困局

    生活是一本難唸的經書,是一場不輕鬆的修行,更是一個無法任性逃避的賽局。我們總是對於他人在生活裏遇到的困境,態度非常輕鬆,隨口說出「該怎麼做」、「怎麼處理」、「怎麼放下」等等看似很有智慧的話語。


    我們之所以如此輕鬆,那是因為「別人面對的問題不是你自己的問題」。試想,你自己能很輕易化解自己的人生困境嗎?你能立刻放下一切,全心全意投入佛法嗎?你能立刻轉身離開你的家庭、眷屬、工作、乃至世俗的一切嗎?


    這就是你的、我的、他人的困局。


    我們必須更具同理心去看待他人的生活困局,用自他交換的態度去面對他人的痛苦,把自己真實的放入對方的生活裡,確實感受到眾生的苦痛,這樣你才有可能升起真實的慈悲心,你才能領悟到佛菩薩的大智慧。


    沒有同理心,就不可能擁有真實的慈悲心;沒有同理心,我執也很難消除,更遑論體會到佛菩薩的度眾智慧。


    — 蘇南嘉措仁波切

     

     

     

    演不完的戲

    「輪迴」對於我們的生命實相而言,不過是一場又一場演不完的戲。三十年前剛來台灣弘法,有弟子不斷勸我多多宣揚前世的修行故事,雖然我的前世在康巴地區頗有名氣,很多當地的老人家,至今對那些前世的傳奇故事還能朗朗上口,但對於今生今世的佛行事業,必須肩負起責任的是我,而非我的前世。


    我們在娑婆世間,其實只是個無名的跑龍套小演員,不斷搬演「無明」撰寫的劇本,演完一齣又一齣,沒完沒了地一直演。如果一個演員總是走不出前一齣戲的情景,那麼現在正在上演的這檔戲,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演得好。


    我們應當專注的只有當下,至於已經結束的輪迴舊戲,就別放在心上。如果我們認真思維所謂的「前世」,比昨晚睡覺時做的夢還要虛無飄渺,不是嗎?


    — 蘇南嘉措仁波切

     

     

    轉苦為道

    弟子:孩子失戀後選擇自殺,以為如此便可一了百了、解決問題而得以解脫。可是自從孩子走後,做媽媽的我,至今都無法釋懷,心猶如破了一個大洞,一想到孩子就非常痛苦,請問  仁波切,我該怎麼辦?

    仁波切:每個人都想改善自身的際遇,但由於「我執」的存在,總是製造了許多無明的痛苦。人們因為業力的牽引,生前無知、死後無依,所以才會徬徨無助。  家屬若能發「大悲心」,願為天下痛失愛子的母親們,苦其所苦,承擔痛徹心扉的傷痛。不論是拜懺、誦經或者持咒,皆迴向給一切眾生。即使亡者生前毫無定見,只要親人信心堅定,祈求諸佛菩薩慈悲加持,努力去做功德,利益眾生,再將功德迴向給亡者,如此這般對往生者才是最大的助益。


    生命只是暫居無常的肉體,總有消逝的一天,也包括我自己;生與死是人生必然的過程,一切得與失,如夢似幻, 活便要勇敢的活、死亦要自在的死,無所畏懼!

     

    -蘇南嘉措仁波切

     

     

    勘破生死秘密

    漢傳《金剛經》有句話非常殊勝:「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我們若想以虛妄的心識,去窺探本來具足一切功德的佛性,以為能藉此明心見性、花開見佛,這是萬萬不可能的,因此這珍貴稀有的佛性,成了六道輪迴裡難以勘破的秘密。


    金剛乘的密法,就是為了勘破這生死秘密,所以才在人間流傳,這都要感謝無數尊貴上師的慈悲與努力,讓我們能夠聽聞這百劫難遇之法。


    如今你們已經得見金剛乘密法,當知因緣難得,一定要好好修持不可懈怠。


    —蘇南嘉措仁波切

     

     

    佛法的真理

    學佛並非是為了世間名聞利養,而是想從修行的過程中掌握真理;正如世尊為了真理犧牲世俗的一切,也如蓮師隻身入藏只為弘揚佛法、宣揚真理。

    佛法的真理,在於解除自他的一切痛苦,如果我們把真理留在儀軌文字裡、掛在口頭上,卻沒用在淨化身心,以致待人處事沒有長進,很顯然並沒有把追尋涅槃的事放在心裡。

    沒有體驗真理、實現解脫的企圖心,用這種態度學佛,最多只是安慰與欺騙自己,很難有到達智慧彼岸的那一天。

    — 蘇南嘉措仁波切

     

     

    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人往往執著於從自身的角度看事情,卻忽略了有許多面向是自己並未看見的。


    《六祖壇經.般若品》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如果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就不容易見到自己也有錯的一面;總認為別人是錯的,就容易遺漏別人也有對的、可取的那一面。


    佛陀說:「降伏百萬大軍並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簡單來講,學佛首要就是改變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摩擦總是在所難免,我們要想泰然處之,便要保有一顆寬容的心,學習彌勒菩薩的「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海的寬容在於不擇細流;山之寬容在於不拒微塵;而人之寬容在於理解與忍讓。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蘇南嘉措仁波切

     

     

    以歡喜心來種福田

    興建台灣桑耶寺,確實需要很多資金投入,才有可能圓滿達成這個志業。


    如果來道場參加興建工作,是充滿煩惱、不自在、被強迫,甚至影響到日常的家庭生活,影響到個人的生活費用,導致弟子們的生活拮据,用這種充滿煩惱心的錢來興建寺院,就算這種「不樂之捐」的寺院蓋好,恐怕也不能利益眾生。


    我希望建寺基金都是「以歡喜心來種福田」的錢,大家都是開心、愉快、不勉強的心態來參加千載難逢的桑耶興建工程,這樣對大家乃至未來的眾生才有真實的利益與幫助。


    — 蘇南嘉措仁波切

     

     

    把握時機

    娑婆世界從表面來看,是個充滿遺憾與痛苦的五濁惡世。眾生的容貌不佳、身體不淨、內心充滿三毒煩惱,放眼望去都是五欲六塵,環境更是骯髒不堪。


    可是這個世界,卻非常適合修持厭離心、菩提心、慈悲心,功德遠遠勝過其他清淨剎土。所以光明王如來曾讚嘆娑婆世界:「在我們佛土修持精進十劫的善根,還不如在娑婆世界一晌午修慈心的功德大。」


    如今我們已在娑婆,希望大家把握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時機,努力學佛,精進修行,解脫生死。


    —蘇南嘉措仁波切

     

     

    接納所有的一切,不期待也不評斷

    金剛乘的教法對於貪瞋癡的處理態度,並非一味講究斷捨離,反而因為透過理性的分析、邏輯的思辯、直覺的禪修體悟,發現五蘊的緣起空性,證悟輪涅不二的真理,看清煩惱即菩提的顯像,將五毒轉成不動的智慧,化作成佛的資糧。換言之,若能真實洞悉萬法的真相,抱持不即不離的態度,無論碰到痛苦或是快樂的事物,都不會讓自己陷入莫須有的情緒,繼而採取開放的心態,接納所有的一切,不期待也不評斷,這才會使得我們的人生活得完整、精彩、勇敢,且毫無畏懼。


    — 蘇南嘉措仁波切

     

     

    用慈悲心來關照眾生的痛苦

    如果我們的修行功夫,無法處理當下的痛苦,那麼試著靜一靜,停止把專注力放在痛苦上,努力觀想三界的父母眾生,此刻正在承受比我們還要嚴重的劇烈苦楚,我們要確實放下自我,觀修「自他交換法」,以現行的痛苦去代受眾生的苦痛,藉此把受苦轉換成道用功德。


    如果不這樣觀修,我們承受的苦一點意義也沒有;若能用慈悲心來關照眾生的痛苦,把注意力放在眾生身上,培養自己堅毅的勇氣,那麼自己的痛苦也能得到緩解甚至消失,這就是轉痛苦為道用的竅訣。


    若我們真的具備了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見,那麼我們將不會再有真實的痛苦。


    —蘇南嘉措仁波切

     

     

    時間不等人

    很多人學佛都設定了一個「時間表」。


    這類人往往把世俗的事務擺在前面,例如孩子大了、錢賺夠了、房子買了、工作退休了、吃飽沒事幹了,再來修法學佛。


    很可惜的是,無常不會等我們,時間也不會等我們。更何況,世俗的事永遠不會停歇,忙完了這個還有另一個,做完了這個還有下一個……


    沒完沒了的世俗事無益解脫,只會妨礙我們學佛修行,徒然增加生死輪迴的痛苦資糧罷了。


    如果每個人學佛的「時間表」,是要在幾天、幾個月、幾年內一定要完成某某功課、圓滿修持某某法門儀軌,我想大家應該很快就能有所成就了。


    —蘇南嘉措仁波切

     

     

    讚嘆和尊敬

    對於生起願行菩提心的人,我們應當給予讚嘆和尊敬,因為這樣的人,願意發心成就自他二利,是非常不容易的。


    試想,獨自一人對抗過去無量無邊「沉淪在輪迴中的自己」,一夫當關萬夫莫敵,這種勇氣十分可貴;對抗無始劫以來累積的我執,其毅力更是不可思議。


    我們要看清楚一個事實:今生最大的敵人,就是「過去的我豢養出來現在的我」。


    過去生的我執,令我們生生世世嚐盡痛苦,也導致今生不斷感知各式各樣的痛苦與折磨。就從今天開始好好修行,趣入佛道獲得解脫,不要再讓來世的你以及其他眾生感受苦楚,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這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寬容與慈悲。


    —蘇南嘉措仁波切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悉達多太子悟道時,看見天上的明星,說了一句曠古名言:「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眾生本具光明法身,卻因無明之力使得自身起惑、造業、受苦,本來清淨的法界,也因此現出輪涅二相,客塵煩惱不斷現起,無邊的痛苦也難以根斷。


    如今你們都已聞知「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的道理,希望大家發起廣大慈悲心與菩提心,好好修持密法,廣行佛法事業,讓所有的眾生離苦得樂,斷除苦因,同證佛果。


    —蘇南嘉措仁波切

     

     

    增進廣大法界眾生的一切福祉

    台灣桑耶寺的建立,不光是為了這片土地上的有形無形眾生,而是有更廣大的祈願善念,支持台灣桑耶寺的成就能早日圓滿。


    我們每天早晚課誦迴向、風馬旗日夜的祝福、例行性的上供下施、薈供煙供,除了祝福我們周遭的人事物,更重要的目的是:增進廣大法界眾生的一切福祉。


    我們這個地球,在宇宙中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藍色光點,若我們的心量夠寬廣,甚至更進一步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心性後,將會發現金剛乘的教證善法,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而台灣桑耶寺未來對於廣大眾生的重要性,也是如此。


    —蘇南嘉措仁波切

     

     

    飽受痛苦的惡夢

    我們都知道金剛乘的修行次第有四部密續。四部密續的建立是根據不同根器,產生四種不同的修行層次,從實相而言,密法也只是為了求解脫的方便道。


    有人認為希求佛果、拘泥教法是一種執著,是一種求道的癡心,所以應該什麼都不必在乎、不必在意。其實這是修行的偏差,乃是愚癡的表現。


    若將輪迴比喻成飽受痛苦的惡夢,那麼我們也該努力修持醒夢的方便道。我們都還未能從迷夢中清醒,怎麼能放棄如此殊勝的醒夢方便呢?


    在輪迴的現象尚未消融於清淨法界之前,我們還是要秉持學佛求解脫的細微癡心,不能輕易捨棄密法,捨棄希求佛果的信念與決心。

    —蘇南嘉措仁波切

     

    世間事物

    有些人期望透過學佛獲得自己想要的世間事物,例如名聲、金錢、健康、幸福等等。雖然學佛行善能累積福報,只要福報夠,這些事物都能自然顯現。


    可是若福報不夠,用這種偏差的心態學佛,希望的東西無法得到,就會失去學佛的動力,甚至認為佛法是騙人的、上師沒有加持力、佛菩薩不靈驗。


    有這種想法的人並不適合學佛,誤解了佛法真正的價值;佛法教授我們的是要從世俗的事務中解脫,而不是與其糾纏不休。如果這樣偏差的態度沒有改正,無論多麼精進,都不會有結果的。


    —蘇南嘉措仁波切

     

     

    欲成佛道先成人

    我看待來學法的弟子,要求的標準其實頗高。首先必須要有好的人品,因為法王如意寶說過「不聰明的人,佛法可以慢慢教他;人品不好的話,教他什麼都沒用。」所以我很重視弟子的人品。

    再來是要有正當工作。我希望來學法的弟子,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家庭,照顧好妻兒老小,因為「家庭」才是在家居士一生都要面對的道場,行有餘力再來護持寺院、供養上師,千萬不可本末倒置。

    「欲成佛道先成人」,如果一個人滿腦子只想把生活資糧供養給道場,卻連自己的生活、家庭、事業、工作、眷屬都顧不好,這樣的

    人連世間法都不能妥善處理,貿然學佛恐怕會有很大的障礙。

    —蘇南嘉措仁波切

     

     

    把握時間

    佛法並不是會永遠在世間流傳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不是佛法的問題,而是眾生負面的集體業力聚集增長到某個程度,內心無福也無法領受法教,佛法自然就會從世間消失。

    如今佛法已經出現衰落的現象,不外乎是現在的眾生共同的惡業日趨強大,見解與意樂都往敗壞的方向發展,人們對於善法越來越不重視,甚至反過來破壞善法。

    我們都要有心理準備,佛法在這世上終有消失的一日,希望我們都要把握時間,好好修行,以免墮入輪迴後在無佛之世出生,那時即便得到人身,卻也聽不到一句佛法,連佛號都不能聽到,更遑論解脫了。

    —蘇南嘉措仁波切

     

     

    認識自己

    很多人學佛時總是告訴自己要活得像一尊菩薩,內心總有一種對於菩薩的生活、態度、言行、舉止等諸多幻想。

    其實這也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執著。你內心所幻想的菩薩形像,追根究柢只是源自於你對自己不滿意的投射。正如現在電視或網路裡充斥的流行審美觀,「我應該瘦一點」、「鼻子要高一點」、「皮膚要再光滑一點」、「妝容要再美一點」等等等等。

    你用自己的莫名執著去評斷自己、衡量自己,卻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當你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自然沒有能力去看穿表面下的真相,也看不懂外界的假象,更遑論去認識佛性了。

    — 蘇南嘉措仁波切

     

     

    觀察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完美。所有的標準都是人去制定的;只要是人制定的就不可能完美。

    修行也是如此,沒有一套制式的標準,更重要的是,修行人外在形象美醜、莊嚴與否,跟他內在的殊勝境界毫無關聯。如果我們學佛修行只在乎外在形象,那是一種執著,很容易被有心人誤導。

    如果剛學佛的人沒有能力判斷你眼前的人是不是善知識,那麼可以觀察他的行為是否符合戒律?他說的法是否符合三法印?他對於世間法是否貪求執著?

    只要觀察這幾點,基本上就可明白他是不是值得親近的善知識。

    - 蘇南嘉措仁波切

     

     

    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

     

    漢傳佛法裡,有位維摩詰菩薩以在家居士的形象遊走人間,他曾說過一句話:「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眾生罹病,如同自己生病,這是何等的慈悲,體現菩薩關懷眾生的殊勝大悲心。

    如今我們這個世界,正面臨瘟疫惡疾蔓延,許多人遭受病苦折磨甚至不幸死去,我衷心期盼大家能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盡自己的一份力,多關懷、幫助、解除眾生的疾苦。

    眾生是我們寶貴的善根,也是我們無始劫以來曾經相愛過的父母眷屬,千萬不可自私、冷漠、幸災樂禍看著眾生受苦。愛護眾生就是愛護自己,眾生無病,三界寧靜,我們學佛的人,方能得到真正的安樂。

    —蘇南嘉措仁波切

     

     

    不逃避

    佛法說的「解脫」,不是逃避正常生活。解脫,是真實認識生命的本質,而非逃避生命的實相;學佛帶給我們的變革,是我們看待生命的角度不同了,能正面面對生理與心理的各種狀態,而不是逃避自己的人生。

    —蘇南嘉措仁波切

     

     

    放下無謂的執著,才是真正具備「出離心」

    許多人誤會「出離心」的存在,就是證明人生永遠都是壞事、錯誤、失望等等負面意念的集合。生命因為無常,其本質固然是苦,但生活裡還是有許多豐富、多元、具備潛能的事物,這也是生命的價值。

    所以說「出離心」不是放棄人生,也不是替負面、抑鬱的心情找藉口。如果我們喪失了生命的勇氣,缺乏愛與慈悲去面對生活,這樣的態度違反菩薩行的精神,一個真正的菩薩,是願意接受生活的挑戰,主動為眾生的福祉努力活著。

    「出離心」不是逃避人間與人生的藉口,而是一種改變自己與世界、人生關係的過程。簡單說,「出離心」是克服我們對物質的執著,克服所有萬事萬物對我們的誘惑。

    如果我們要培養「出離心」,可以從「不再期待或希望現實會帶給我們幸福」開始做起;期待無常的現實帶來永恆不變的快樂,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一旦看清這個世界的本質,便會放下無謂的執著,不會再被苦樂所左右,對於這個世界不厭惡、不逃避,也不希求,更不會被侷限,這才是真正具備「出離心」的態度。

    — 蘇南嘉措仁波切

     

     

    我們已在娑婆,須精進修行,解脫生死

    娑婆世界從表面來看,是個充滿遺憾與痛苦的五濁惡世。眾生的容貌不佳、身體不淨、內心充滿三毒煩惱,放眼望去都是五欲六塵,環境更是骯髒不堪。

    可是這個世界,卻非常適合修持厭離心、菩提心、慈悲心,功德遠遠勝過其他清淨剎土。所以光明王如來曾讚嘆娑婆世界:「在我們佛土修持精進十劫的善根,還不如在娑婆世界一晌午修慈心的功德大。」

    如今我們已在娑婆,希望大家把握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時機,努力學佛,精進修行,解脫生死。

    —蘇南嘉措仁波切

     

     

    聞思修圓滿,那就成佛了

    佛法的修持,不是單一線性的行為,聞思修是永無止盡的進行式。正如「資糧道」與「加行道」等五道修行,也不是完成了其中一個修行,再去作下一個修持。所有的修持是同時進行,一直做到聞思修圓滿的那天,那就成佛了。

    — 蘇南嘉措仁波切

     

     

    靜心

    我們時常會想運用「正面想法」去取代「負面思考」,然而心理學家指出,正面思考後,如果現實情況依然令人失望,很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問題。

    那是因為我們仍緊抓著某些東西不放,因為一旦正面思考模式由於某些狀況出現而產生失敗情況,我們依然會掉到負面思考的狀態裡。

    無論好或是壞,我們最好都不要執著,利用打坐靜心時看清楚,我們執著的東西究竟長什麼模樣。唯有看清事物的真相,我們才會真正的放下。

    — 蘇南嘉措仁波切

     

     

    放下

    生命的本質無常而短暫;生命的價值也因此顯得珍貴而難得。我們都應放下萬緣好好學佛,免得浪費這個寶貴人身。

    —蘇南嘉措仁波切

     

     

    平時的修行

    平時多念誦「六字大明咒」,減少無意義的活動與閒聊,將會為修行帶來快速的進展。

    –蘇南嘉措仁波切

     

     

    珍惜今生轉化的善緣

    這個世間乍看越來越豐富,而人心確越來越空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不明瞭人生真正的意義,一眛的向外追逐,所求越來越多,痛苦越甚。


    人生沒有理想,修行沒有方向,內心當然惶恐,當然空洞。所以你一定要對自己的道路有深刻的理解,深刻到不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人身難得,而幸遇正法更難得。如果你錯過今生轉化的善緣,何時才能再度擁有?


    -蘇南嘉措仁波切-

     

     

    人之寬容在於理解與忍讓

    人往往執著於從自身的角度看事情,卻忽略了有許多面向是自己並未看見的。


    《六祖壇經.般若品》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如果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就不容易見到自己也有錯的一面;總認為別人是錯的,就容易遺漏別人也有對的、可取的那一面。


    佛陀說:「降伏百萬大軍並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簡單來講,學佛首要就是改變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摩擦總是在所難免,我們要想泰然處之,便要保有一顆寬容的心,學習彌勒菩薩的「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海的寬容在於不擇細流;山之寬容在於不拒微塵;而人之寬容在於理解與忍讓。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蘇南嘉措仁波切

     

     

    打破執著

    眾生總有方方面面的執著,執著生活習慣、執著個人喜好、執著親友眷屬……等等,居家自然容易將個人喜好無限擴張,放大了「我」。
    佛說三藏十二部的經典,無非是教導我們「打破執著」。《大乘心地觀經》觀心品云:「一切凡夫親近善友,聞心地法,如理觀察,如說修行,自作教他,讚勵慶慰,如是之人,能斷二障,速圓眾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人多因惡緣而起惡心,所以到寺廟親近善知識,「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因著上師的慈悲教導,金剛兄弟們彼此之間的相互勉勵,自然而然較能放下「我」的執著。
    我們如果能夠讓自己經常處在佛緣、善緣、法緣當中,我們的菩提道業便能日日增長啊!

     

    — 蘇南嘉措仁波切

     

     

    你自己能很輕易化解自己的人生困境嗎?

    生活是一本難唸的經書,是一場不輕鬆的修行,更是一個無法任性逃避的賽局。我們總是對於他人在生活裏遇到的困境,態度非常輕鬆,隨口說出「該怎麼做」、「怎麼處理」、「怎麼放下」等等看似很有智慧的話語。

    我們之所以如此輕鬆,那是因為「別人面對的問題不是你自己的問題」。試想,你自己能很輕易化解自己的人生困境嗎?你能立刻放下一切,全心全意投入佛法嗎?你能立刻轉身離開你的家庭、眷屬、工作、乃至世俗的一切嗎?

    這就是你的、我的、他人的困局。

    我們必須更具同理心去看待他人的生活困局,用自他交換的態度去面對他人的痛苦,把自己真實的放入對方的生活裡,確實感受到眾生的苦痛,這樣你才有可能升起真實的慈悲心,你才能領悟到佛菩薩的大智慧。

    沒有同理心,就不可能擁有真實的慈悲心;沒有同理心,我執也很難消除,更遑論體會到佛菩薩的度眾智慧。

    — 蘇南嘉措仁波切

     

     

    安心-安住自己的心

    弟子請示仁波切:
    平時該如何修持?
    如何安住自己的心?
    無論是喜樂或者是難過的時候,應如何安住自己的心?
    女兒最近遇到不順心的事,我也覺得很擔心、很難過⋯⋯

    仁波切答:
    煩惱皆因有「我」而起,因為你想這是「我的女兒」,所以就特別擔心、特別難過;如果是一般不認識的女孩兒,你可能就不在意了。「我」是凡夫心的一種概念,並非真正的自心本性,我執是煩惱與痛苦之根源。兒女已經長大成人,自有其因緣,事情若能解決就不需要擔心,事情若是不能解決,擔心也沒有用。內心平靜下來,自然會產生智慧,有了智慧,一切便都能接受。
    把「我」的得失、「我」的成敗都撇開,「無我」就能無苦。

     

     

    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


    對於沒有學習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信仰的人而言,死亡的確是一樁既悲哀又無奈的事。相反的,如果一個擁有堅固信仰的學佛之人,便能夠認知生死相續相生的事實,也就能幫助我們消融對於死亡的畏懼。在面對死亡課題之時,儘管恐懼、不知所措的情景有之,卻能豁達以對。
    覺悟者的眼中看來,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憂喜?

     

    — 蘇南嘉措仁波切

     

     

    因果業力的原理

    如果我們深刻明白、深信不疑因果業力的原理,早上聽到這樣的道理,下午就能獲得佛法的利益;今天明白這個道理,明天就能獲得佛法的加持。

    — 蘇南嘉措仁波切

     

     

    尋找生死根源

    在生死的大河裡,我們總是隨波逐流、順流而下,終日徘徊在輪迴的大海裡,永遠無法停歇。
    如果我們願意調伏自身的煩惱,逆流而上尋找生死的根源,無論過程如何艱辛,無論耗費多少心力,只要方向正確,努力精進,終究會發現無明的真相。
    一旦發現了那個真相,便能止住生死根源,如此一來,離諸戲論的殊勝涅槃,就會告訴我們自無始劫以來,那個苦苦追尋的莊嚴答案。

    佛法美饌千載難逢

    如果現在沒有空閒,
    你要到何時才有空閒?
    你享用佛法美饌的機會是千載難逢的。

    真正的快樂是由內在發出的

    幸福是來自於內心的平靜和自在,真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力量,而非由外在的事物所產生

    修心,將內心世俗的東西日漸減少

    真正的修行是改變自己的心。而改變心的表現就是你心中的某種世俗的東西在日漸減少,而不是在增加。

    修行~堅守一個正確的法門

    對於開始要踏上修心旅程的行者,如果你想在禪修上取得進步,就要堅守一個正確的法門,不要輕易變換或放棄。禪修時出現的關卡,也可能是你更前進一步的踏腳石,堅守你所選擇的法門,超越困難和懷疑,超越一切的可能和不可能。只要你能堅持修行,就能超越禪修時的進退起伏,智慧的曙光就會出現。

上一頁 1 | 2 | 3 | 4 | 5 | 6 下一頁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