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桑耶寺 公告欄

    2019年9月11日

    就我本人而言,這一世轉生在前譯持明傳承的教法中,而且遇到了光明金剛藏法理,自認為三傳持明上師的加持融入了心相續,有獲得如理自在擁有大圓滿法義的緣分,總的來講,這是鄔金第二大佛等傳承上師的恩德,尤其是上師麥 彭仁波切的恩賜。 所以,如果要依靠我來獲得加持,就要依止麥彭仁波切的這些言教,甚至宗派間的關鍵性問題,連旁敲側擊也不能破麥彭仁波切的觀點,否則會阻擋加持之門。

    對我來說,看到他的四句言詞,也會增上信心、悲心和覺受證悟,百論的難點都會迎刃而解,這種境界,大約七八天會一直縈繞在心裡。 因此,希望你們也以真摯的心至誠祈禱。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10日

    大家一定要懷著強烈的信心、誠摯的恭敬心,深情地祈禱蓮花生大士,關鍵是要堅信不疑。 在雪域,堪稱最有緣的圓滿上師,唯一就是第二大佛蓮花生大士。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初學者

    修持大圓滿時,念誦不念誦都可以。有些上師說在休息時,也不能念任何咒語,有些則說一邊要念一邊要安住,有各種說法。如果要念誦,安住在本性當中念誦,這一點很重要。 一般不用修,要修則在本性當中修。
    對於一個初學者,什麼都不念都不修也不行, 應該要念誦要修持,經常祈禱上師和本尊。
    但在念誦和修持時,都應安住在覺性當中來進行,否則我們若沒有認識其本性,則始終得不到感應。

    繼續閱讀 >

    安住在本性之中

    若我們能經常安住在本性之中,那修本尊和念咒語等生圓次第就都可以包括在其中。自己在行持一切行為包括吃飯走路、挖地剪草等都可以時刻安住在大圓滿的見解當中,這樣無論你做任何一件事情也是可以轉為道用。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9日

    一般而言,佛菩薩的悲心無有偏袒,但由於他們在學道階段的發心、發願不同,我們多劫中祈禱其他佛陀,不如祈禱蓮花生大士一次的加持大。並且,蓮師對遣除外界地水火風等災難的威德力尤為顯著,這在《七品祈禱文》中也有宣說。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8日

    不論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都不要整天到處亂跑,參觀寺院、參訪各種人士,這樣到頭來會一無所得,白白浪費寶貴的光陰。 每個人要盡可能持之以恆、深入一門地修持自宗,這應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7日

    作為一名佛教徒,不管學哪宗哪派,對自己的宗派要有牢固的定解,對自己有緣的法和有緣的本尊,要有堅固的信心。 當然,只有信心還不夠,還必須長期修行。 對於自宗,無論是所學的理論,所誦的儀軌心咒,所修的道次第及竅訣的運用,都要做到瞭如指掌。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6日

    在這個世界上,有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四大宗教,小的宗教則不勝枚舉。 如果所有宗教內部,相互之間發生衝突爭鬥,勢必會給眾生帶來巨大的災難。為此,所有宗教要和睦相處,避免偏執爭鬥。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證悟自己的心

    無始以來我們受過很多的痛苦,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證悟自己的心。如果以後我們還是一如既往,那就會照樣無定地漂泊在三界輪回當中。

    繼續閱讀 >

    一切諸法無有取捨的本性

    一切諸法無有取捨的本性,是大樂法界,如果自然安住就可以現前,而在有分別念的人面前則不能現前。就像搖動的水始終不能清澈。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5日

    如果造了捨法罪,一定沒有解脫的機會,這是特別要謹慎的事。

    那什麼是捨法罪呢?誹謗菩薩也是捨法罪。我們完全不知道菩薩到底在哪兒,所以對誰都要慎重。出家人裡有菩薩,在家人裡也有,甚至動物群體中有沒有菩薩,我們也不得而知。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4日

    所謂的死亡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來臨。 年少的、年老的,不一定誰先死,死的外緣也是不定的。

    什麼才是對死亡有利的法呢?就是信心、悲心、實修大圓滿法,這些能使你以後不用再流轉三有輪迴,沒有比它更好的了。 大家要下功夫勤修。 不論是誰,都要盡心盡力修這些法。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3日

    如果供養佛像、舍利塔等,雖有供養的功德,但沒有享用的功德,而供養僧寶,既有供養的功德,也有享用的功德。 哪怕是供養微薄的資具、食用的一口食物,基本上今生就會成熟果報。 而且,並不是今生受報後就完竭了,直至沒成佛、沒證覺之前,一直會出生廣大的果。

    僧寶是積福的圓滿福田。若能將自己所擁有的財物供養,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有意想不到的功德利益。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2日

    依靠佛、法、僧三寶造的惡業,是一切惡業中最大的,而且大多數是現世現報。 假設今生沒有報,它是順次生受業,死後必定立即報。 相反,供養三寶,哪怕只少量供養,也會培植廣大福德。

    特別是,與供養佛陀、佛法相比,供養僧寶的功德更大,因為僧寶總集了三寶。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咒語肯定具有能力

    咒語肯定具有能力,因此當自己已精進念誦了許多咒語仍沒有明顯的效果,那就不能責怪其他,只能說明是自己的等持力太差或是密乘戒不清淨,或是信心不具足,或是今生的業力非常深重,有此類原因。

    繼續閱讀 >

    修行的見解

    無論所修的是寂靜或是忿怒尊,實際上一切諸佛的智慧身體在法界當中是一體的。一切聖尊全都是智慧聖尊的本體, 一切咒語同是密咒的本性,一切道皆是聖道的本性。
    因此當 我們修任何一位本尊,實際上也是修了其他的本尊,應該有如此見解。

    繼續閱讀 >

    2019年9月1日

    從今以後,只要你們打狗,那就跟打我一模一樣。

    有的僧人裝英勇,用大大的石頭如雨點般打到狗身上,我實在忍不了。 說起來好像是假裝的,但你們在那邊打狗時,我心裡的確非常非常刺痛。 它們也是我的責任,拜託你們了!

    從牧區來的那些在家人,我們沒法控制,他們會打,也沒辦法。 三惡趣的眾生恆常都在感受痛苦,我們也無可奈何。 可是,凡屬於我的眷屬,把我當成上師的人,對一切眾生都不能加害,尤其是不要打我們周圍的這些老狗,不要傷害這些眾生。 謝謝你們,拜託了!

    確實,有時想到濁世眾生因業力顯現的痛苦,似乎坐都坐不住,特別是當親眼見到、親耳聽到,就更難受了。

    想想每個進入屠宰場的牲畜,因業所感的痛苦,真的很恐怖。 它們在牧區被收購上來後,到目的地之間,一直被裝在車裡,上下嘴唇被鐵釘釘上,據說這樣不咀嚼就不會消瘦。 到了屠宰場,它們所感受的各種痛苦,除了時間短以外,恐怕跟地獄痛苦沒什麼差別。一想到它們,心臟病都要發作了,可對此也無計可施。


    節錄自

    https://issuu.com/suodaji/docs/life-and-spirituality-chinese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31日

    你們不要用石頭打那些家畜和流浪狗!

    我去年也講過,你們可能認為我心太軟,本來我是有心臟病的人,也許是因為這個而心軟的。但我確實不是假裝,你們打狗,基本上跟用石頭打我沒什麼差別。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30日

    珍寶菩提心有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兩種。 了知它們的功德差別,按照儀軌於各自相續中得受菩薩戒,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相續中生起這樣的菩提心,善根就會連續不斷產生。

    關於這一道理,《入菩薩行論》中也說:“即自彼時起,縱眠或放逸,福德相續生,量多等虛空。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9日

    如果相續中具有珍寶菩提心,即使是死後必定立即感受的五無間罪等,也會基本上清淨無遺。 假設剩下一點點兒,也只需要在地獄中感受如毛線團從地上彈起般短暫的痛苦。

    正如寂天菩薩所說:“如人雖犯極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脫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如末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智者彌勒諭善財,彼心利益無限量。”

    繼續閱讀 >

    堅定不移永不退轉的信心

    在佛法裡有兩個要點非常重要必不可少。
    第一,清淨的見解是世間安樂的因,尤其是需要具有相信因果的正見,如果沒有這個見解,那就得不到善趣的安樂。
    第二,無垢的信心是今生和來世一切圓滿的根本,即對自己的根本上師為主的三寶具有一個堅定不移永不退轉的信心。

    繼續閱讀 >

    相信因果

    對上師有信心,對眾生有慈悲心,相信因果,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即使釋迦牟尼佛親自來到面前講大圓滿,也不可能開悟。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8日

    沒有以菩提心攝持的善根,會被未迴向、顛倒迴向等摧毀善根的四種因所滅盡。 而以菩提心攝持的善根,就算微乎其微,也會令我們暫時獲得人天不可思議的安樂富足,在沒有究竟證得菩提之前,善根一直越來越增長,不會有窮盡的時候。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7日

    如此珍貴的菩提心,哪怕在自相續中僅生起一次,也將獲得佛子菩薩的稱號。 如寂天菩薩所說:“生死獄系苦有情,若生剎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諸佛子,世間人天應禮敬。”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6日

    珍寶菩提心,是輪迴涅槃一切善妙之法的源泉,是所有利樂的唯一因。 有了這顆菩提心,就能無虞滅盡三界一切眾生的痛苦,輕易成辦一切安樂善妙資糧,這是慈悲的佛菩薩歷經多劫觀察分析得出的結論,根本沒有一個法的功德能勝過菩提心。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5日

    對於具有上等智慧的行人而言,依靠安樂道菩薩乘達到安樂果佛地的善妙方便,唯一就是這顆珍寶菩提心。 正如 《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猶如烏雲暗夜中,剎那閃電極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

    繼續閱讀 >

    自己的心相續

    有些人雖然在寂靜處已經精進修持相當長時間,卻始終沒有感應,三根本的加持一點都沒有得到。原因是什麼呢?
    並不是三根本沒有加持,而是因為自己的心相續中就像是荒漠的曠野,沒有播種及萌發增長善根之故。

    繼續閱讀 >

    文殊菩薩

    八萬四千法門可以集聚在無上大圓滿阿底瑜伽中,而阿底瑜伽所有的要點,又可以包括在自然本智當中。
    所謂的自然本智,就是依靠上師的教言認識自心的本體光明,這就是無二智慧,也就是文殊菩薩。

    繼續閱讀 >

    21財神水供大法會三月十九日(星期日)員林崇實高工活動中心

    蓮花生大士所賜予的二十一財神諸尊修法,能令眾生財富如雨水降於林木般,使其獲得潤澤增廣。
    修持財神之法門於一切新舊譯派或由伏藏中所取出,其中尤為殊勝者,乃鄔金大士化現之21尊財神,各財尊親自向大伏藏師明珠多傑所宣說、並直接賜予各自之儀軌,即傳下了加持力極猛利之《天法意伏藏所出臧巴拉21尊》。

    其中關於如何修持之方便而言:第一首重發心,應為一切有情之利益故,當成就圓滿佛果;為獲彼果,當先圓滿佈施度。 為令圓滿佈施度,以得受用豐足增廣故,當修臧巴拉並取得悉地成就;以此上供三寶,對下普施眾生,依著廣大之布施,而能漸次入於初地乃至究竟佛陀果位。 而為此之故,即首重發心。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4日

    就像華智仁波切曾說:“上等者從家裡出來時要記得發菩提心,中等者聽到法螺聲時要記得發心,下等者要在上師提醒發心時盡可能發心。”法師們在傳法時,也要提醒聽法者發心,這很關鍵。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3日

    講聞正法的這一功德,是世俗善法中無與倫比的。 在講聞的開頭,對上師及本尊頂禮必不可缺。 而且在講考等場合中,最好也先念頂禮句。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2日

    現在我們師徒都要深深思維:難得的寶貴人身已經得到,難遇的善知識已經遇到,尤其是更難值遇的正法,以及正法的精要金剛乘,已經值遇。 此時,務必要腳踏實地修行真實的教言,不要虛度暇滿人身。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1日

    佛教中最為註重強調的,即是愛心。

    當然,佛教中所講的愛心,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比較狹隘的愛,而是具有無我利他的慈悲之心。

    假如人人都能將自己善良、仁慈的心,昇華為真正無私的奉獻,那麼人類社會將充滿和平友愛的氣氛,否則,精神世界將成為一片貧瘠的荒漠。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20日

    科學與佛教對人類來說,都是必不可缺的組成因素。

    科學技術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促進生活水平的提高;佛教則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快樂,遣除內心世界的愚暗。

    如果沒有佛教,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質的享受,只會適得其反。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19日

    佛法的生命與核心,就是對慈悲心的培養。 慈心,是祈願眾生得到安樂;悲心,是希望眾生遠離痛苦。 不管是什麼人,都應開發這種對自己和他人有利的品質。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18日

    我們應建立起對上師尊重和欣賞的態度。 要了解到上師代表什麼?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修持佛法,又是為了什麼?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17日

    在修學佛法的道路上,你並非獨自一人,而會得到三寶的加持。 所以在修行中,千萬別忘了祈禱三寶!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16日

    生而為人,應該追尋心靈之道。 若非如此,則浪費了寶貴的人身。如同已抵達遍滿黃金的寶洲,卻沒有拿任何財寶而雙手空空返回,這是多麼可惜!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15日

    有些人只注重身、語方面是否清淨,只關心外在威儀是否得體,卻忽略了內在的起心動念。 這就如同一個人只會洗臉、洗澡,卻從來不懂得清洗靈魂一樣。
     

    繼續閱讀 >

    2019年8月14日

    當親眼見到他人的過失時,要再三觀察是不是自己的心不清淨。 若不是很有必要,最好不要舉他人之過,否則會自背因果。

    繼續閱讀 >
上一頁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下一頁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