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桑耶寺 公告欄

    台灣桑耶寺 2009/981011 蓮師火供

    點擊下方連結並觀賞影片

    台灣桑耶寺 2009/981011 蓮師火供

    繼續閱讀 >

    台灣桑耶寺 2009/98 11 29 苗栗南庒甜美山莊放天馬

    點擊下方連結並觀賞影片

    台灣桑耶寺 2009/98 11 29 苗栗南庒甜美山莊放天馬

    繼續閱讀 >

    台灣桑耶寺 2009/98 09 06 文武百尊超度大法會

    點擊下方連結並觀賞影片

    台灣桑耶寺 2009/98 09 06 文武百尊超度大法會

    繼續閱讀 >

    必須將概念的冰化解為內在自由的水

    在最冷的冬天,寒凍使得湖川結冰;水變成固態,能夠承受人、動物、和車。
    春天到來,大地和水溫暖起來,開始解凍。
    冰原來的硬度到哪裡去了?
    水是柔軟的、流動的,冰是硬的、尖的,我們哪能說它們相同?
    但是我們又不能說它們不同,因為冰不過是固化的水,而水不過是溶化的冰。
    我們對周圍世界的覺受也是相同的。執著於現象的真實性,因吸引和排斥、享受與疼痛、得與失、有名與無名、稱讚與責怪而感到痛苦,會在心中起了固化作用。
    我們必須將概念的冰化解為內在自由的水。

    繼續閱讀 >

    認清念頭的空性

    如果不讓念頭固化,如果能夠認清念頭的空性,那麼每一個在心中生起和消失的念頭,都能夠讓我們對空性的體現愈來愈清晰。

    繼續閱讀 >

    我們創造娑婆世界的方式

    是我們的心,引領我們進入娑婆的迷途。對心真實的本性盲目,緊緊抓住自我本性所幻化出來的意念,以至覺性被固化成像是“我”和“他”、“可欲”和“可惡”,以及許許多多其它的概念。
    這就是我們創造娑婆世界的方式。

    繼續閱讀 >

    驗證無生自性

    為了驗證無生自性,我們必須溯源而上,認清我們意念的源頭。要不然,一個念頭會帶出第二個念頭,第二個會帶出第三個,永無止盡。我們經常被過去的回憶所騷擾,被未來的期望所牽引,當下卻毫無醒覺。

    繼續閱讀 >

    我們必須注入自由的活水來溶解這意念的堅冰

    隆冬時,寒冷使湖水及河流結凍,水變的如此堅硬,可以承載人獸和車輛。當春天來臨時,土壤和湖水都漸漸暖和,也漸漸地解凍。這時,有什麼可以留下來?堅硬的冰塊?
    水是柔軟的流動,而冰是堅硬銳利的,沒有人會說它們是相同的;可是也沒有人能說它們是不同的。因為,冰是水凝固而成,而水是冰溶解而成的。
    我們對外界的認知也是相同的道理,去依附各種現象的實體,去忍受各式的折磨,好感或惡感、喜悅或痛苦、獲得或失去、隆盛或衰落、讚美或責備,都會在心中凝滯成一塊堅石,我們必須注入自由的活水來溶解這意念的堅冰。

    繼續閱讀 >

    淨下心,探究本質

    貪欲、嗔恨、無知、疑忌、傲慢(即貪、嗔、痴、疑、慢),這五毒常控制了我們的心。
    例如,我們看到仇恨將人們推向自相殘殺,而國家相互開戰。
    一旦我們不能控制我們的情緒,它們就會支配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淨下心來分析它,並探究它的本質,它們將會消失無踪,就像巨大的暴風中的雲那般不能掌握,從暴風的外面來看是壯闊美麗,但仔細去透析它,卻是無法感觸及掌握的。而其實,這些只有在我們賦予它們重要性和力量時,它們才有重要性和力量。
    假如,以寬容代替狂野的念頭,我們將能去除它們,而用此種方式來對治,解脫就隨時在握了。

    繼續閱讀 >

    認知心的空性

    人們總是說:「禪修,禪修!」但是,除非你對空性的概念以建立堅固透澈的了解,否則你做的「禪修重點」是什麼?
    不能認知心的空性,就是造成墮入輪迴的根源。
    當心不受念頭影響,當下即喚醒純然的醒覺,這無礙清明的空性就會逐漸被體認。

    繼續閱讀 >

    台灣桑耶寺8/16(農曆七月一日)大普施 

    台灣桑耶寺8/16(農曆七月一日)大普施 

    8/16(三)農曆七月一日,台灣桑耶寺特地舉辦教孝月「大普施」,配合「大悲觀音救苦自解脫」修法,擴大「下施煙供」規模,以此道場功德,迴向法界。

    繼續閱讀 >

    《蓮師的法歌~法身佛》 

    《蓮師的法歌~法身佛》 

    繼續閱讀 >

    不要沉迷

    不要沉迷在諂媚奉承、非真心的友誼中。
    思想及行為都要保持誠實;最首要的佛法修行,就是在思想與行為上保持誠實正直。
    佛法修行的基礎有賴於清淨的三昧耶、悲心,以及菩提心;密咒三昧耶、菩薩律儀、聲聞的戒律全包含於此中。

    繼續閱讀 >

    台灣桑耶寺新建工程組織圖

     

    繼續閱讀 >

    薩拉哈尊者的第一箭

    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一支射出去的箭。
    當我們順著箭指向的方向看到底。
    我們就會知道這一箭的終點是善是惡。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一定要在箭射出去之前看清善惡做好取捨。
    這就是因果的智慧。

    繼續閱讀 >

    慈心、悲心和證悟心

    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

    繼續閱讀 >

    斷捨散逸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

    繼續閱讀 >

    找一位能體現大乘教法的上師

    蓮師:大限到來時,其他什麼都毫無助益,所以要這麼做:要找到一位能體現大乘教法的上師,去領受能體現自心本性之真實了悟的口訣教授。

    繼續閱讀 >

    明白心性

    無常是這世上惟一不變的真相,人生的歷程 如同海浪一般,總有高、低起、伏。
    生活中暫時出現的痛苦和快樂,都在不斷地互相變化,由各自所造的善惡、因果所定。
    然而,這些都只是短暫的現象。從現在開始,你要明白固有的心性,其本體不變的道理。

    繼續閱讀 >

    不起執著

    西藏諺語:「庸俗的人很容易高興,高興之後又容易煩惱;又淺又短的小溪流,滿溢與乾涸,只不過是轉眼瞬間。」 
    當你聽到稱讚或辱罵的話語時,要瞭解這些話語是空無實質的聲響,就像空谷回音一 般。若對此心裏不起少許執著,則我們的修行過程絕不會受外境所影響。

    繼續閱讀 >

    充滿喜樂

    如果心不做作,自然充滿著喜樂;就像水,若不加攪動,自然清澈透明。

    繼續閱讀 >

    上師的心與佛無二無別

    雖然上師在我們面前呈現的是平凡的人形,事實上,他的心與佛無二無別。
    上師和佛陀之間的唯一差別,就是上師對我們的慈悲,而這個慈悲事實上已經超越所有過去的諸佛――因為雖然過去的諸佛都已達到完美的證悟,但是我們既無法親自見到他,也無法聽到他的開示。
    而我們的心靈老師,是在我們此生中來到這個世界。
    我們可以見到他,從他那裡得到指示,引導我們離開六道輪迴的泥濘,走向證悟。

    繼續閱讀 >

    上師的精要指示

    佛陀的開示廣大,密法傳承眾多,涉及的主題無盡。
    缺少上師的精要指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如何把這麼多的法教濃縮到精要的點上實修。

    繼續閱讀 >

    依止上師

    為了讓自己從六道輪迴痛苦的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達到證悟的全知,我們必須依賴一位真正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他的一切思考、言語和行為全然依據佛法。他能夠告訴我們,怎麼做才能在道途上進步,怎麼做才能避免障礙。一位真實的心靈老師,就像是一面帆,能夠讓一艘船飛快的渡海。

    繼續閱讀 >

    彩虹

    我們體驗到的每一件事物——所有輪迴與涅槃的現象——都像彩虹一般生動明晰地顯現,然而它們也如彩虹一般,不具有任何真實的存在

    繼續閱讀 >

    心之本質的化現

    是我們自己的心,帶領我們陷入輪迴之中,我們無視於心的真實本質,反而把焦點放在念頭之上,事實上,這些念頭純粹是心之本質的化現。

    繼續閱讀 >

    行菩薩行

    行菩薩行取決於心,而非顯露於外的行動,真正的慷慨是沒有執著,真正的戒律是沒有貪欲,真正的忍辱是沒有瞋恨。

    繼續閱讀 >

    充滿慈悲的心

    用充滿慈悲的心對待一切有情眾生,就是圓滿成就諸佛菩薩大願的最佳方式,即使我們無法給予任何人外在有形的援助。

    繼續閱讀 >

    快樂

    我們希望自己快樂,所以我們應該也祝福別人獲的快樂;我們希望自己遠離痛苦,所以我們也應該祈願眾生都能免於痛苦。

    繼續閱讀 >

    福報

    過去有人問佛,一滴水如何才能不乾涸?
    佛說,
    一滴水就如同眾生的福報一般,若將水放在手中,會被風吹乾;若將水放在地上,會被泥土吸乾;唯有將它融入大海裡,才能永不乾涸!

    繼續閱讀 >

    把心轉個方向就好

    把心轉個方向就好

    繼續閱讀 >

    要怎麼認識這樣的心?

    要怎麼認識這樣的心?

    繼續閱讀 >

    心是什麼?

    心是什麼?

    繼續閱讀 >

    尋找你的心

    從那裡去尋找你的心?
    它不在外面,也不在裡面;它不是刻意造作或長時努力就可得來的一種禮物,它無始以來就一直跟我們在一起。

    繼續閱讀 >

    自己的心

    讓煩惱自解脫的祕訣是什麼?
    巴楚仁波切說:從自己的心開始。
    那麼,心又是什麼?
    怎麼樣讓心看到它自己而解脫呢?
     
    心始終與我們同在的,可是我們卻總是看不見……
    當巴楚仁波切被他的上師猛打一頓後醒來的剎那,自解脫的那心是什麼?
    巴楚仁波切說,我們所要做的,僅僅不過是向內「看著心」!
    看著你的心,不管它生起什麼或沒有生起什麼,就這樣向內看著你的心,鬆緩地安住在這覺知中。

    繼續閱讀 >

    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實行

    最廣大的海洋是由點滴之水彙集而成的,即使是須彌山和四大洲也是由微塵原子所組成的。
    你若想要真實地修行佛法,就要去行善,即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實行;要棄絕惡行,即使是最微細的惡行也要捨棄。

    繼續閱讀 >

    功德

    如果你帶著悲心以及菩提心來佈施、供養、行善,便會成就百倍的功德。
    如果行佈施等善行時沒有菩提心的志向,就算分送了極為珍貴的供養,你的功德也不會增長。

    繼續閱讀 >

    當你能把一切眾生都視為父母時,就表示你已用菩提心訓練自心而生起了「道」。

    繼續閱讀 >

    悲心

    要以悲心擁抱一切眾生。無論有情眾生在做什麼,他們所做的一切皆是悲哀的行為。六道眾生的迷惑囚牢是多麼牢固。

    繼續閱讀 >

    慈心與悲心

    一切有情眾生皆因自身煩惱之故而造作(惡)業,因此要訓練自己對其生起慈心與悲心。

    繼續閱讀 >
上一頁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下一頁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