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國王還是乞丐,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 每一個眾 生死亡之後,均會隨自己所造的善惡業而流轉,因此,為了 今生利益而造諸多惡業,是相當不明智的行為。
我們的生命,猶如黎明時的星星般眨眼即逝。 作為一個 老人,我比較容易有這種感悟,而年輕人,也別以為未來還 很長,不要盲目地有這種自信。 今後應該有什麼打算,每個 人都需要想一想。
信心和正見是我們最究竟的朋友,除此以外,像財產、 地位、名聲等,並不是永久可靠的依賴,因為當自己奔赴中陰時,這些一點都帶不走。
不過若詳察當今的傳法環境與現狀,我們就會發現,儘管求灌頂的弟子多如牛毛,進行灌頂的上師也遍滿大地,但能具備二因四緣的如法灌頂卻寥若晨星。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二因四緣,更談不上完全具足,不過他們照樣敢進行灌頂,弟子也稀裡糊塗地接受這種只具有形象特徵的所謂灌頂。如從嚴格角度來說,二因四緣少一個環節都不行,這樣的條件不知道上師與弟子們認真思考過沒有?
對三寶的信心和因果不虛的正見,對每個人有多重要呢? 佛陀告訴我們,若具足了這二者,就一定不會墮入惡趣,並且所希求的一切功德皆可依此而成就。
念修百字明
復次於金剛薩埵佛父佛母無二無別之心間觀想一月輪,大小如壓扁的芥子許,其上有一白色吽字,宛如毛髮所畫一般。念誦百字明一遍:
在佛法中,有兩個要點必不可少: 第一、清淨的見解,尤其是相信因果的正見。 如果沒有它,就得不到善趣的安樂。 第二、無垢的信心,即對三寶有永不退轉的信心,這是今生和來世一切圓滿的根本。
作為一個人,對自己的前途務必要好好思索。 為了使現在、 將來圓滿幸福,每個人均應抓緊時間做有益於自己的事情。 在我看來,對眾生今生來世最有幫助的,莫過於殊勝的佛法。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理應隨時隨地觀修萬法如夢,對一 切不要特別執著。 當我們對別人生貪心或嗔心時,馬上意識 到這跟夢中嗔敵貪親一樣;當自己成功或失敗時,也知道這 就如同夢中的成敗一樣…… 若以此慢慢斷除執著,不但各種痛苦會離你遠去,最終 還可以認清一切諸法的真相,證悟三世如來的果位。
所謂二因是指相應因和俱生因,相應因是說弟子的風脈明點心等具足法性大樂智慧;俱生因是謂各種灌頂之物悉皆具備,且上師通過殊勝密咒、等持對其進行開光,加持。所謂四緣者是指第一因緣,也即是謂具有信心、智慧之弟子可堪為灌頂之法器。第二增上緣,是指上師已獲得密宗修道之力,能加持弟子之相續,確是能傳授灌頂之具相阿闍黎。第三所緣緣,是說上師具備種種具殊勝 能力之灌頂物、密咒、等持等。第四等無間緣,是說灌頂儀軌等前前為因,而生後後。 若二因四緣具足,此灌頂方可稱為真正的灌頂。否則即便是上師手拿寶瓶,弟子也得不到真正的灌頂。若各項修件全部具足,則由不可思議之法性大樂力、不可思議之緣起力、如來不可思議之加持力、密宗不可思議之方便力,定能使接受灌頂者現前自住智慧,就像摩尼寶及妙藥等有無欺之力一樣。正如《橛續》所云:“法性之真諦也,密咒之加持也,佛陀之勝力也。”
我們從一歲到十幾歲,都是貪玩的孩童時期,這段時間 如夢般恍恍惚惚就過了;十幾歲到四十來歲,可以算是人生 的鼎盛時期, 但也轉眼即逝,並且在此期間,還經常遭遇家庭、 工作的各種違緣,抽不出時間修持善法;到了五六十歲以上, 身體大不如以前了,儘管也想行善斷惡,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住眼前的時光,不要肆意揮霍寶 貴的人生。 尤其當妙欲勾住了我們的心時,應通過各種方法 了知其本性,不要讓自己再成為它任意擺佈的奴隸了!
真實念修金剛薩埵
如此明觀四對治力後,真實念修金剛薩埵時,首先自己平庸而住,頭頂上方一箭許的虛空中觀想千瓣白蓮花,其上有一圓滿月輪。所謂的圓不是指其大小的尺度,而是指明月的所有部分全部圓滿,猶如十五的月亮一般無有絲毫欠缺之意。又觀想其上(月輪上)有一個光輝燦爛白色的吽字。雖然其他宗派有觀想從吽字放射、收聚光等,但自宗(寧體派)無有此觀想。之後一瞬間吽字變成了本體為三世諸佛之總體、無等大悲寶藏具德根本上師,形象為圓滿報身的本師金剛薩埵主尊,其身色潔白宛如十萬個太陽照耀在雪山上一般,一面二臂、右手持表示明空之五股金剛杵於胸前、左手持表示現空之鈴於腰際、雙足金剛跏趺坐、身上以十三種圓滿報身服飾莊嚴,即綾羅五衣與珍寶八飾。
許多人在年輕時代,花費大量精力追求一些不必要的妙欲,自以為人生還特別漫長。 但事實上,人的一生相當短暫, 老人們對此就深有感觸。
世間上的任何妙欲,從中可以享受的快樂十分微薄,但隨之而來的痛苦卻無窮無盡。 可遺憾的是,許多人好像並不 清楚妙欲的眾多過患,對此毫不在意,日日夜夜沉溺其中不 能自拔。
若能以菩提心攝持自己的生活與修行,將會得到不可思 議的利益。 不僅能帶來健康、長壽、富足,同時,還可遣除自己乃至整個社會的種種負能量。
最後談一下所謂的結緣灌頂和修法灌頂。
我從很小開始,就以學習和修持佛法為主,並有幸跟隨 一百三十多位了不起的上師修學,也有機緣為成千上萬的人 宣講佛法。 從我自身經驗來看,在所有的佛教法門中,菩提心的教 授極為甚深。 且不說實際修持菩提心的利益,僅僅是聽聞這 個法門,也會播下解脫的種子。
現行對治力:是指盡力行持一切對治往昔所造惡業的善業。尤其頂禮佛及佛子、隨喜他人福德、一切善根迴向菩提、發願行菩提心、護持無偽實相之本體等都是現行對治力。從前,無等塔波仁波切的一個修行弟子問他:“我往昔以販賣佛經為生,如今想起十分後悔,應如何懺悔呢?”仁波切說:“造那些經典吧!”結果造經典的過程中他經常心思外散,於是又懷著十分沮喪的心情前去上師面前問:“造經典時心思也經常散亂,對於懺悔罪業來說,沒有比護持本性更甚深的吧?”上師異常歡喜地說:“實際上即是如此,縱然往昔所造的罪業堆積如山王,也可於現見本性之剎那獲得清淨。
《49天大悲觀音救苦自解脫修法》
◎法會日期:111年6月25日~8月11日
生起菩提心和受持菩提心,是極為甚深的心靈之道。
我們平時一定要謹小慎微,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隨意 對人惡言相向。 假如自己因業力現前,控制不住罵了人,也 應馬上念“嗡班匝薩埵吽”至少一千遍,乃至十萬遍。 以此 咒力的不可思議加持,可以懺淨任何可怕的業障。
口業是最容易造的,所以智者從不隨便多言。 他們常以 聖者的教言,觀察自己說話的時機、環境、輕重,然後才說 些有必要的話語。
因而我們說,具有正知正見的法師進行的任何發心消淨的傳法行為都值得隨喜讚歎;至於傳法後的善後工作一方面需要法師負起責任,他應該不忘時時以種種方便善巧繼續關心、提攜弟子;另一方面,弟子更應該負起主動求法的重任,要知道與你個人的所謂既得利益比較起來,佛法,也只有佛法才可以賦予你生生世世的利益,這之間的利害關係自不需我再多言。
現在,不少人喜歡給別人取綽號,叫什麼“大鼻子,小眼睛、 小個子、大胖子……”,甚至還有更不堪入耳的。 其實,如 果你經常叫人“大胖子”,那自己五百世可能會轉生為大胖子, 一不小心就造下了令自己後悔的惡業。 我的根本上師托嘎如意寶,常講給別人取外號的果報, 並引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的公案說:一個人曾用 十八種動物頭的綽號辱罵他人,結果就轉生成了有十八個動物頭的怪物。
厭患對治力:對往昔所造的一切罪業生起後悔之心。如果既沒有將罪業視為罪業,也沒有以強烈的追悔心進行發露懺悔,則不能清淨罪業。如《三聚經》云:“發露懺悔,不覆不藏。”此外大成就者噶瑪恰美仁波切也說:“若無悔心懺不淨,往昔罪業如服毒,當以大慚畏悔懺。”
返回對治力:是指憶念自己往昔所造的罪業後,發願從即日起縱遇命難也不再造這樣的罪業。如《三聚經》云:“今後必斷,且受律儀。”又《極樂願文》云:“若無戒心不淨故,發誓今後縱遇命難,亦將不造不善業。”
修行人的內心一旦具足正念,什麼東西也傷害不了他。 魔王波旬當年在佛陀面前,就親口承認過這一點。
當今時代,任何人修法都不可能沒有違緣,即便是接近登地的聖者,也會遭受種種困苦和挫折。 然而, 只要值遇磨難時不退失信心,堅定地祈禱上師三寶, 不為外境所束縛,就一定會得到強大的加持和庇護,從而迅 速得到解脫。
修行佛法,實際上並不像有人認為的那樣高不可攀。 譬如說,最下等的人也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比較簡單吧!只要對阿彌陀佛有堅定的信心,一心一意發願往生,然後依教奉行,不造五無間罪和舍法罪,那麼定會如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親口承諾的:我們命終後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對弟子來說,更應該努力把握、創造聞法及修法的時間與條件。想想釋迦牟尼佛因地時,為求得半偈而不惜捨棄頭、目、腦、髓以至全部身家性命、妻財子祿之種種壯舉,這個問題也就不成其為問題了。一個真想求法的人,應該做好為此拋卻一切的準備。無上妙法豈是輕輕鬆鬆就可以得到的,師父已經給你送上門來了,難道你還要他一直跟在你身後,隨時隨地時刻準備著再給你餵食? 求法的因緣很大程度上得靠弟子自己努力爭取,太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根本得不到人們的重視。當年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就深明此理,他在向達摩祖師求法時就心下想到:先行者在求道之時,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甚至以恭敬心割髮布施、為善知識鋪平道路;或者投崖飼虎、割肉餵鷹,以護持不退之菩提心。 凡此種種,實難盡數。古德尚且若此,我一個凡夫又怎可妄言、妄想輕易就求得大法?因而當達摩祖師說過“諸佛無上妙道,憑曠劫精勤之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都難以窺其究竟,又豈可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這只能是徒勞勤苦而已。”後,立刻自取利刃割下左臂以向達摩祖師表白求法心跡。無獨有偶,藏地的密勒日巴尊者在向馬爾巴譯師求法時,同樣歷經了千難萬險。 所以說,對一個真正的求法者來說,他與上師之間的地理距離根本就不代表他與上師的心理距離。一個以解脫為己任的人,怎麼可能會不想盡辦法,向掌握了解脫法門鑰匙的上師求法、求開示?
大家方便的時候,最好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我造過 多少惡業?吃過多少苦頭?”其實,只要稍加觀察,就會發 現痛苦從未遠離過自己。 所以,若想不再受這些難忍之苦, 我們務必要精進修行。
四種對治力分四:所依對治力,厭患對治力,
返回對治力,現行對治力。
不論祈禱哪一位聖尊,都會增長智慧。 尤其若想得到加 持,就應祈禱上師;想獲得悉地,就應祈禱本尊;要成就事業, 就應祈禱空行母;要遣除違緣,就應祈禱護法神。 所以,若想成辦不同的利益,望大家經常作如是祈禱。
貪心極為強盛的人,見到一個絕世美女後,她的笑靨會 時時刻刻浮現在腦海中。 同樣,對諸佛菩薩若也有這樣的“貪 心”,日日夜夜不斷地憶念,乃至我們獲得菩提果之間,佛 菩薩都不會遠離,並時時以大悲心加持我們,帶來一切利樂 的悉地。
釋迦牟尼佛當年親口承諾:“在我涅槃之後,人們若造佛像,對其存有感恩心或信心,經常去憶念,這跟佛陀在世 沒什麼差別。 ” 所以, 觀想具足相好的佛像,對今生和來世有重大的意義。 (當然,觀想和修持佛陀的智慧身,如是功德更為殊勝。)
來來去去的,法師們在這個道場傳完法,馬上就該趕到下一個目的地接著弘法利生。如果這個法師發心清淨,正見具足,那麼即便他講完法後就匆匆離開也無多大過失,但希望他最好能善始善終。這就需要傳法者想盡一切辦法多多擠出時間去關心關心與自己曾有過法緣,哪怕只有一面之緣的弟子。這一點也並不是什麼天大的困難,只要我們能把用於社交的時間、用於開各種無聊會議的時間、蠅營狗苟於世間八法的時間分出來一部分就可以了。
佛陀曾說,即使以散亂心看佛像,將來也會離苦得樂。 甚至,哪怕以嗔恨心看佛像,此人雖然暫時會墮入惡趣,但 由於他已與佛陀結上了緣,最終也會漸漸證得菩提。 佛像的功德如此之大,所以《親友書》中說,只要是佛像,不管它的材質如何、製作是否精緻,哪怕是泥塑木雕的,也應生起恭敬心。
離二障垢然示淨除障 究竟勝道然現修學相
超有寂邊然現三有中 無等上師足下吾頂禮
當年我在石渠求學時,有一天上師托嘎如意寶說:“如 果我們沒有去調伏心,心的力量會非常兇猛可畏;但如果去 調伏它,就會發現它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我們哪怕只用短 短七天,好好地祈禱上師,認真調伏自己的心,心的狀況也 會與從前有極大不同。 我對上師的話深信不疑。 其實只要肯下功夫,依靠殊勝 的修法竅訣,調伏心並不困難。 我們之所以一直做不到,只 不過是沒在這方面痛下苦功而已。
最初心若無法安住,可以在自己面前放一尊釋迦牟尼佛 像,然後注視佛像的心間:如果時間久了產生昏沉,則可往上觀佛像的頂髻。 如此觀修,很容易調伏這顆躁動的心,所有的分別念都會消失。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