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一扇門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打開通往解脫城之門。」
斜撐的止水鋼板
我們執著於自己的程度,讓我們幾乎從來不去想他人的福祗――事實上,我們對他人的興趣不比老虎對吃草的興趣大。這和菩薩的觀點完全相反。自我事實上不過是一個意念的塑造,當我們瞭解到,所執著的對象,以及能執著的心,都是空的,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他人和我們自己沒有什麼兩樣。我們通常照顧自己所費的心思,就是菩薩照顧他人所費的心思。菩薩如果認為投身地獄的火海可以幫助眾生,他就會毫無猶豫的這麼去做,就像是天鵝飛入涼爽的湖泊一樣。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 當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達到究竟之境。」
當我們醒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醒覺於證悟之境。」
當我們穿衣服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都知恥而謙虛。」
當我們點火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所有眾生燒盡妄念之薪柴。」
當我們吃飯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食用禪定之糧。」
心將經驗分為主體和客體。 心先認同主體「我」,然後認同「我的」這個概念,然後開始執著「我的身體」、「我的心」,以及「我的名字」。 當我們對這三種概念的執著愈來愈強烈,我們愈來愈只會全心關注自己的福祗。 我們對於舒適的追尋,我們無法忍受生命中令人厭煩的狀況,我們全神貫注在享樂和痛苦、財富和貧困、名氣和平凡、稱贊和指責,全部都是因為「我」這個概念。
所有生命都希望快樂,不希望痛苦。我和他人之間的重大差別就是在數量上――我只有一個人,而他人無數。所以說,跟無量其它眾生的快樂和痛苦相比,我個人的快樂和痛苦是完全微不足道的。 真正重要的是其它眾生快樂還是痛苦。這就是決心達成證悟的根基。我們應該希望他人快樂,而不是我們自己,尤其應該希望那些我們認為是敵人,以及對我們不好的能夠快樂。不然的話,空談慈悲有什麼用?
修行的重點應放在精神與心靈的本質層面上,不要追求表面的形式,消除自我傲慢與造作的心態。
無論你的佈施是否像顆芝麻籽般渺小,都無關緊要。 如果你帶著悲心以及菩提心來佈施,便會成就百倍的功德;如果佈施時沒有菩提心的志向,就算分送了馬匹與牲口,你的功德也不會增長。
一旦信心從內心深處湧現,一切善功德將達到高山之巔!
如果我們心中具有很強的祈願與渴求的話,任何事情皆能成辦。同樣地,如果我們心中,沒有絲毫懷疑地認為,蓮師真的安住在我們頂門上,他的加持便能不斷地賜與我們。 我們切莫認為他只是可能在那兒,或將來某個時間會在那兒,或所觀想的蓮師只是我們心中捏造的影像。 我們必須完全相信他就在我們的頂門上,因我們的染障,我們無法見到他。 再者,我們也不要認為銅色山距離此地很遙遠,蓮師可能無法聽到我們的祈請。
蓮師具有圓滿的大悲、大智與大力,我們必須瞭解任何人對蓮師一句、或一個念頭的虔誠祈請,他都能立即知曉。 即使在同一刹那中有無數的眾生向他祈請,他們每一位是如何祈請、誰在受苦、誰是安樂的、他們修學的層次、各種祈請內容,及這些祈請是否發自虔誠心。 凡此種種,蓮師都了然於心,就像明鏡般清楚地呈現所有的影像。
學佛的方向不能錯。 所謂學佛就是學習、追求釋迦牟尼佛的智慧。 哪怕生起一瞬間的空性智慧也是真正的學佛。 如果只是為了人天福報而做一些世間善法,這都不是學佛,更不是佛教的核心。བླ་མམཁྱེན་ནོ།
無常是這世上惟一不變的真相,人生的歷程 如同海浪一般,總有高、低起、伏。 生活中 暫時出現的痛苦和快樂,都在不斷地互相變化,由各自所造的善惡、因果所定。 然而, 這些都只是短暫的現象。 從現在開始,你要明白固有的心性,其本體不變的道理。
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
不要忘記上師,時時向他祈求。 不要隨順妄念,時時觀照自心。 不要忘記死亡,時時謹守戒律。 不要忘記有情,時時迴向功德。
佛陀的教義,目的是要我們主宰個人的心。 假如你主宰了心,你也能主宰身與語,你及他人的苦難就能結束。 但是,你若讓心充滿了消極的妄念,那麼無論你做了多完美的善行,或者你說了許多良善的話語,你還是遠離正途。
就像所有的事物,總是殘酷地漸漸接近其最終的歸宿,你的生命亦是如此,像一隻燃燒的油燈,很快就會用完。 你若以為你能先把工作完成,等退休以後在來持守戒律,你有這種想法就太不理智了。 你認為你能活那麼久嗎? 死亡不也同樣降臨在年輕人及老年人身上? 因此,無論你做什麼,都不要忘記死亡,並讓你的心專注在戒律上。
戒律的實踐,將引導你到達不論你是否在實踐期都能保持這覺醒的境界,這就是教導的重點。 沒有持守戒律,無論你記頌多少儀軌或咒語、或做幾千次大禮拜、乃至幾千次繞塔,只要你的心是散亂的,就不能幫助你去除心中紊亂的思緒,不要忘記這是最具決定性的基礎。
主宰心是要全然恆久不變的注意你所有的想法及行為,一次又一次反複檢查你的心。 一旦消極的妄念升起,就用適當的矯正法來治療。 而當積極的正念升起,就將功德迴向給所有有情眾生來強化它,並祈願他們能證悟到最後的覺知(成就佛果)。 即使在日常活動中或心神煩亂時,都能從慣常的沉靜洞察中保持明淨的覺醒,那你終將持有這智慧心的體認。所以,隨時警覺是解決輪迴之苦最基本的良方。
世間短暫無常的資財毫無實質,因此,要用這些資財作為布施的功德行。
迷妄之言將如同回音般消失無踪,聽瑞的人們啊,在音聲之中,沒有什麼是可以執取的。
讓自心安住在其自然、不受羈束且自由解脫的狀態中。 不要把自心置緣於外在事物上,也不要專注集中向內,要保持無所緣的狀態。
點擊下方連結並觀賞影片
台灣桑耶寺20220410動土大典預告
台灣桑耶寺2019/108.10.27藥師佛灌頂法會
台灣桑耶寺2019/108.08.11中陰文武百尊超度大法會
台灣桑耶寺2019/108.05.12佛誕節浴佛法會
台灣桑耶寺2018/107.12.30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除障大法會
台灣桑耶寺2018/107.12.23華夏科技大學參訪團
2023年10月21日(六) 藥師佛灌頂暨供千燈法會
🙏禮敬大藥王平息諸眾苦 🙏無比大悲力奉妙法甘露
台灣桑耶寺 2018/107.10.28藥師佛灌頂法會
台灣桑耶寺 2018/107.08.26文武百尊灌頂超度大法會
台灣桑耶寺 2018/107.05.20 報恩浴佛大法會
台灣桑耶寺 2018/1070520 報恩浴佛大法會
台灣桑耶寺建寺回顧
台灣桑耶寺 2017/1061231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除障大法會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