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桑耶寺 公告欄

    普賢上師言教|節錄

    བསམ་ཡས་ 台灣桑耶寺 

    繼續閱讀 >

    往生法-3

    往生修法分二:修煉,運用。

    修煉:如今自己求得往生之引導後,反覆修煉,在未出現驗相之前精勤努力修持。現在自身的風脈明點全部無有衰退,正值旺盛之時,依靠往生法直接往生稍有困難。真正到了臨死之時或極為腐朽年邁之際,則容易依此往生。譬如,果實等夏季正值茂盛繁榮之時難以採摘,秋季瓜熟蒂落之時,衣邊稍微接觸便可墜落。

    繼續閱讀 >

    往生法-2

    下根者無量大悲化身之往生:獲得密宗能成熟之灌頂、未被破誓言之過患染污、對生圓次第具有勝解,並具有中陰竅訣的人,阻塞不淨的胎門,並依靠大悲心的牽引和轉為化身道用而往生清淨剎土。正如頌云:“封閉胎門當憶有寂界,乃為精進淨觀之一時。”

    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將中脈作道想、心識明點作旅客想、極樂清淨剎土作去處想而往生。

    繼續閱讀 >

    往生法-1

    尤為悲憫愚昧之眾生 尤為攝受罪孽深重者尤以善巧法調難化眾 無等上師足下我頂禮不經修持便可成佛之臨終竅訣——捷道往生法之引導分三:往生分類,往生修法,往生儀軌。

    往生分類分五:利根者見解印持法身之往生,中根者生圓雙運報身之往生,下根者無量大悲化身之往生,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以大悲鐵鉤超渡亡靈之往生。

    繼續閱讀 >

    上師瑜珈-12

    如此上師瑜伽念修之數量(念誦蓮師心咒)絕對要圓滿一千萬遍,因此應當盡力念誦,必須圓滿。倘若不這樣,而認為這些僅僅是前行法不那麼重要,或者聲稱要修高深莫測的正行法而無空閒修前行,表面觀修生圓次第等等,這些人正如世間俗語所說:“牛頭未熟嘗其舌,床尚未暖伸其足。”捨棄前行法的修行無有芝麻許實義,即便偶爾生起了少分暖相,也不會穩固,猶如未打地基的建築一般。有些人雖然在修前行時裝模作樣、敷衍了事,但在修正行時認為那些是前行法現在不需要修了而放棄,則與前相同。捨棄聖道之基礎前行法,則如無牆求壁畫一般將斷絕正法之根。因此每個人一切時處應當精進修持,對這些前行法生起無偽定解。尤其著重精勤修持此加持之入門──上師瑜伽是殊勝的要訣。

    雖視大恩上師為真佛,卻因性情剛強違師教。雖知三界眾生為父母,

    繼續閱讀 >

    上師瑜珈-11

    補特迦羅耳傳:佛法於藏地弘揚的情況,此藏地雪域菁華聖法是如何弘揚的呢?往昔世尊在世時,在此藏地無有人類眾生。後來聖者觀音菩薩化現的雄猴與度母所化現的羅剎女二者繁衍人類眾生。當時既無有正法、法規,也無有長官、首領,如茶磚般處於無頭無尾的狀態中。在此期間,印度背軍國王生下一子,所有手指、腳趾猶如天鵝蹼一般連在一起,雙目好似鳥眼,眼瞼遮蔽。看到生下這樣一個兒子,其父王說:“這是非人之子,理應驅逐出境。”王子稍稍長大便被擯除國境,為業力所牽而徒步流浪到藏地。遇到一些牧童,他們問:“你從哪裡來呀?是誰呀?”他便用手指指示天空。那些牧童認為他是天人,於是大家肩背土石、壘成高座,祈請他作為首領,即共稱為肩座王,此人是除蓋障菩薩的化身。後來經過歷代王朝後,到了聖者普賢菩薩的化身拉托托日年贊期間,永布拉崗皇宮頂層樓上出現了身所依十一面觀音佛像;語所依《寶篋經》、《百拜懺悔經》諸經部;意所依一肘高的水晶佛塔,這是正法的開端。

     

    繼續閱讀 >

    上師瑜珈-10

    持明表示傳:(持名表示傳是如何產生的呢? )釋迦牟尼佛曾於臨涅槃時授記:“無上密法日後將出現。”即如( 勝樂後續 )云:“吾已涅槃後,二十八年時,三十三天處,教主勝心天,降臨於人間,南贍東方隅,人中具緣種,名為國王札,出現祥預兆,札謝堅山上,金剛手現前,傳於五聖賢,羅剎境主(蓮花生大士)等。”如此授記後示現涅槃。之後,如同授記所說:出世了無上密法生圓次第及大圓滿。其中瑪哈瑜伽諸續部是於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二十八年時出現的。當時國王札出現七種夢兆,在自己的皇宮上獲得了許多以琉璃溶液撰寫在金紙上的密續經函,以及一尊一肘高的金剛手佛像。國王札通過祈禱通達了其中的《面見金剛薩埵品》,爾後依靠《面見金剛薩埵品》與金剛手佛像修持六個月,最後現見了金剛薩埵並得到加待,從而無餘了達了全部經函的意義,此後次第弘揚。

    節錄自慧光集-普賢上師言教

    繼續閱讀 >

    上師瑜珈-9

    傳承上師簡歷分三:如來密意傳,持明表示傳,補特迦羅耳傳。

    內三續之傳承:(傳講大圓滿前行)時為了使聽聞者心生歡喜等,一般上師都有詳略適當地宣講內三續瑜伽為主的佛法起源歷史的傳統。這裡也略作敘述:所謂共稱前譯(寧瑪派)內續生起次第瑪哈瑜伽、圓滿次第阿努瑜伽、大圓滿阿底瑜伽的流傳可分為三種:如來密意傳、持明表示傳、補特迦羅耳傳。

    繼續閱讀 >

    上師瑜伽-8

    專心祈禱:專心祈禱並修持因四金剛之本體:吉祥怙主殊勝上師是一切壇城中主尊(黑汝嘎)之本體,圓滿具足灌頂。僅以見到、聽到、憶念、接觸上師便可種下解脫的種子,上師是諸佛事業的作者,稱為第四寶。對自己而言,上師開示一生一世能成熟解脫之深道,唯以大悲加持,強力方便將自己安置於金剛持地,所以對自己的恩德勝過佛陀。若衡量上師的功德,則可謂密意廣大如虛空,智慧無量如大海,悲心猛烈如湍流,自性堅固如山王,視眾平等如父母,每分功德不可量。僅以祈禱上師便可無勤獲得一切所求悉地,猶如如意寶一般。

     

    繼續閱讀 >

    上師瑜伽-7

    祈請不入涅槃支:於此世界或其他諸剎土中,任何上師、佛菩薩已完成了利眾事業準備趨入涅槃時,在他們面前,如往昔珍達優婆塞祈禱世尊住世一樣,觀想自身化出眾多身體而祈禱諸聖者,乃至輪迴未空之前長久住世、饒益眾生。

    迴向支:以現在的善法為例的自他三世所積累的一切善根,完全如同文殊童子迴向一樣,以無緣智慧印持而迴向一切眾生。在何時何地無論做任何大小善根,結束時千萬不能忘記如此做迴向。如果沒有這樣迴向,那麼所成辦的任何善根,其果成熟一次便會耗盡。

    繼續閱讀 >

    上師瑜伽-6

    懺悔支:以猛厲追悔之心發露懺悔,從無始輪迴至今自己能回憶、不能回憶所造的墮罪,即身語意三門所造的十不善、五無間、近五無間罪、四重罪、八邪罪以及掠奪三寶財物等一切罪業。並發願從今以後永不再犯。

    對治嫉妒之隨喜支:對於諸佛為饒益眾生而轉大法輪、一切菩薩的廣大行為、一切眾生的隨福德解脫分的善法,以及自己過去所積累的、如今正在做的、將來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根,都以誠心誠意、極大歡喜心而隨喜。

    繼續閱讀 >

    上師瑜伽-5

    供養支:如前供曼茶羅時所講將自己實際擁有的財富以正規、如法、清淨的方式,以不為吝嗇所縛、不虛偽、不炫耀的心態擺放,僅以此作為所緣對境。之後,觀想虛空、大地一切人天供品、鮮花、熏香、酥油燈、香水、神饈等,以及無量殿、地方建築、經堂、輪王七寶、八吉祥徽、十六金剛天女等,輕歌曼舞,彈奏特有的樂器,都應以追隨普賢菩薩的幻變供養方式而做供養,即以普賢菩薩的等持力,自己心間發射出等同於百千俱胝無量佛剎塵、不同顏色的光芒,每一光端又化現出一尊與前相同的普賢菩薩,各自心間放射出與前相同的光芒,並且光端幻現出無數不可思議的普賢菩薩,他們每一尊都以不可思議無量的供品供養十方佛及佛子,此即所謂的普賢雲供聚。

     

    繼續閱讀 >

    上師瑜伽-4

    對治我慢的頂禮支:即觀想自身化為百千無數剎塵數,等同於虛空界的一切眾生也與自己一同頂禮並念誦,即共同引導修持尚未圓滿五十萬遍的人,頂禮與皈依偈等合併而修也可以,也有如是修持之傳統。但是此為真實頂禮之引導,所以頂禮與上師瑜伽合在一起修持最為適宜。頂禮時,身頂禮即身體作禮拜;語頂禮即口中念誦頂禮句或祈禱文;意頂禮即以誠摯恭敬之心憶念:您無所不知我全心全意信賴您。並觀想:(上師聖眾)我與一切眾生一同頂禮。如此身語意三門專心致志至關重要。

     

    繼續閱讀 >

    上師瑜伽-3

    七支供分七:頂禮支,供養支,懺悔支,

    隨喜支,請轉法輪支,祈請不入涅槃支,迴向支。

    繼續閱讀 >

    上師瑜伽-2

    上師瑜伽實修法分三:明觀福田,七支供,專心祈禱。

    明觀福田:觀想剎土是廣大心力之行境,因此,自己的處所都觀為圓滿具足一切莊嚴法相、光明遍照諸方的蓮花光宮殿,於其中央將自己本體觀為耶喜措嘉(慧海)空行母(其原因:堪為灌頂法器、生起空樂智慧、令上師歡喜攝受之殊勝緣起),形象觀為至尊金剛瑜伽母,身紅色,一面二臂三眼,以急切專注之眼神盯著上師心間。所謂的急切是指,譬如一見到上師無比歡喜,十分匆忙的神態。右手將能喚醒無明愚癡睡眠的髏鼓舉向虛空界,左手執持根除三毒的彎刀於腰際,裸體佩帶骨飾花鬘、顯而無自性宛如空中現彩虹一般。觀想於頭頂一箭許上方虛空中,有一各種珍寶組成的千瓣蓮花墊,其上依次為日輪、月輪,月輪上面本體是三世諸佛之總集、無等大悲寶藏具德根本上師,形象為烏金大金剛持(蓮花生大士)身色白裡透紅、光滑潤澤,一面二臂,雙足以國王遊舞式而坐。

    繼續閱讀 >

    上師瑜伽-1

    首先依止勝師如教行 中間百般苦行而實修

    最後密意無二得師傳 無等上師足下我頂禮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10

    斷法的含義:斷法所要降伏的妖魔鬼怪並不在外界而在於內心。外境迷現為鬼神的形象,也都是由未根除我執傲慢魔產生的。瑪吉空行母說:“有礙無礙魔,喜樂傲慢魔,其根為慢魔。”所謂的魔即是指我執傲慢魔。又說:“眾魔為意識,凶魔乃我執,野魔即分別,斷彼稱斷者。”密勒日巴尊者也曾對岩羅剎女說:“比你更厲之魔是我執,比你更多之魔是意識,比你更縱之魔是分別。”此外,斷法分類有三種,瑪吉空行母說:“漫遊險山外斷法,棄身施食內斷法,唯一根除義斷法,具此三斷乃瑜伽。”所以一切斷法行者,徹底根除了所有無明迷現稱為唯一根除義斷法。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9

    施身修法:首先如果自己具有嫻熟的觀想能力,則可觀想神識騰空,一剎那變成忿怒佛母。倘若不能如此,則於自己心間將心識之本體觀為瑪吉黑怒母,起舞之站式、右手揮彎刀於空中,左手持充滿血的托巴於胸前,右耳旁有一黑色豬面發出吼聲,具足所有忿怒裝束。並念誦“呸特”觀想神識經過中脈道從梵淨穴完全出來後,自己的身體立即變成了一具屍體而驟然倒地。並觀想此屍身也已不像往日的身體那樣,而是極為龐大肥壯滑膩潤澤的,大小等同於三千大千世界。再將自己觀為瑪吉黑怒母,右手用彎刀向自己那個屍體的白毫間一指,結果其天靈蓋立即斷掉。那個托巴也不像現在這樣,其大小也等同於三千大千世界。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8

    古薩里分三:古薩里之義,施身修法,斷法的含義。

    古薩里之義:頓然斷除四魔——積累古薩里資糧:這裡所說的積累古薩里資糧捨施身體的略修法,本來《心性休息》中是在上師瑜伽部分講的。所以積累古薩里資糧作為上師瑜伽的支分也可以,但作積累資糧供曼茶羅的支分也不相違。因此,這裡按照我的上師的傳統,加在曼茶羅的後面。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7

    積資之理:如此供曼茶羅等精勤積累資糧的修法,是一切修道中不可缺少的修行。如續部中說:“未積資糧無成就,沙子不能搾出油。”未曾積累資糧而希望獲得成就,則如同想從河邊的沙子中搾出油來一樣,儘管百般擠壓沙子,也不可能從中得到絲毫油的成分。積累資糧欲求獲得成就猶如榨芝麻得油一般,榨多少芝麻就會出多少油,甚至僅僅將一顆芝麻放在指甲上擠壓,也會使指甲上油漬漬的。佛在經中也說:“未曾積資欲成就,好似攪水欲得油;積累資糧欲成就,恰似攪乳得酥油。”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6

    供品潔淨:如此供曼茶羅期間,以青稞、小麥等榖物供曼茶羅時,自己如果有條件,則絕不能反覆使用陳舊的糧食供養,而應全部以新糧食供養。如此供養後將所供糧食施與鳥、鼠或盲人、乞丐等,或者堆放在佛像、佛經、供塔前都可以,不應歸己所有而自行享用。若沒有條件則根據情況而適當更換所供的糧食及供品。如果貧窮的人,則僅用一次所供養的糧食反覆供也可以。無論如何應當先清除其中的土灰、稗子、鳥糞等所有的雜質,做到所供物清潔,並且用藏紅花等妙香水浸濕後供養。對於無有任何財富的貧窮者,或者能夠真正觀想“一塵中有塵數剎”而作意幻供養的那些利根者而言,佛經中開許可以供養土粉、瓦礫等。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5

    三身曼茶羅:三身曼茶羅依照自宗(寧體派)的儀軌而供養時,首先共同化身曼茶羅:如前安置供堆時所述之四大洲、須彌山及梵天等算為一個(世界),如是千數稱為一千小千世界;擁有千數四大洲世界的一小千世界算為一,如是千數這樣的小千世界稱為二千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算為一,千數的中千世界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百億四大洲世界,是一個佛化身的所化剎土,譬如釋迦牟尼佛所化的剎土稱為娑婆世界。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4

    供三十七堆曼茶羅:左手執持曼茶羅,用右手腕長久擦拭基盤。同時內心專注所緣,不散他處而念誦七支供。(擦拭曼茶盤的原因)並不是曼茶盤上有不淨物需要擦淨,而是要通過苦行的方式,淨除自相續中二障的垢染。所以,歷史上往昔噶當派諸大德(供曼茶羅時),先用手腕的前面擦拭曼茶盤,起皰生瘡時,便用側面擦拭,又起皰生瘡時再用背面擦拭等。因此進行擦拭曼茶盤時絕不能用其他的氆氌、軟布等擦拂,而只能用手腕擦,為了追隨往昔噶當派諸大德的傳統,我們也應當如此行持。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3

    所修曼茶羅:首先在所修曼茶羅的基盤上放置五堆,中央一堆觀為毗盧遮那佛,由佛部尊眾圍繞;前面一堆觀為金剛不動佛,由金剛部尊眾圍繞;南方一堆觀為寶生佛,由珍寶部尊眾圍繞;西方一堆觀為無量光佛,由蓮花部尊眾圍繞;北方一堆觀為不空成就佛,由羯磨(事業)部尊眾圍繞。或者如明觀皈依境一樣,中央一堆觀為與根本上師無二無別之蓮花生大士、大圓滿傳承諸上師以重樓式安坐;前面一堆觀為釋迦牟尼佛,由賢劫一千零二尊佛圍繞;右側一堆觀為八大隨行佛子由大乘(菩薩乘)聖者僧眾圍繞;左側一堆觀為聲聞二勝(舍利子、目犍連)由小乘(聲聞)聖者僧眾圍繞;後面一堆觀為光芒閃爍的方格架內,層層疊疊置放法寶經函。無論如何應將所修曼茶羅放在供臺上,如果有條件則應設置五供等環繞其周圍;供養在身語意(三寶)所依前,若無條件則沒有所修曼茶羅也可以,以意念明觀福田。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2

    供曼茶羅時,按自宗的做法,有所修曼茶羅及所供曼茶羅兩種。

    曼茶羅所用的材料,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上等為金銀等珍寶,中等為青銅等原料;下等用石板、木板等光滑的平臺也可以。所擺放的供堆(供曼茶羅所用的物質):上等為松石、珊瑚、青金石、珍珠等珍寶;中等為訶子(藏青稞)、餘柑子(橄欖子)等藥物果實;下等為青稞、大米、小麥、豆類等榖類;最下等者也可僅以碎石、瓦礫、沙粉等為所緣境。無論如何應當認真擦拭曼茶羅的基盤。

    繼續閱讀 >

    積累資糧-1

    雖知俗妄然積二資糧 雖證勝義無修然入定

    雖已現前雙運仍精進 無等上師足下我頂禮

    繼續閱讀 >

    念修金剛薩埵-8

    上師金剛薩埵是集百部於一部之自性(即百部之總體)稱為大密一部金剛薩埵。浩瀚無垠、不可思議的一切寂靜、忿怒本尊也全部可以包括在金剛薩埵之中。因為本體觀為根本上師,所以也包括了上師瑜伽,稱為珍寶總集之觀修法,是極其甚深究竟之法。如前所說密咒也無有比咒王百字明更殊勝的。因此我們應當了知何處也無有比此更甚深之法。

     

    繼續閱讀 >

    念修金剛薩埵-7

    懺悔之功德

    如果如此一心專注並不摻雜庸俗之語,而一次性(在同一時間中)念誦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則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及失戒必定全部得以清淨,這是上師金剛薩埵親口允諾的。《無垢懺悔續》中也說:“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華,能夠淨除所有的失戒與分別念的罪障,稱為一切懺悔之王。若一次性念誦一百零八遍,則可酬補一切所失之戒,將從三惡趣中獲得解脫。任何一個修行者如果能發誓念誦,則不但此人今生會被三世諸佛視為勝妙長子而加以救護,而且死後也無疑將成為諸佛之長子。”此外進入密宗金剛乘之門後,無論失毀了根本誓言還是支分誓言,如果每天觀修金剛薩埵並念誦二十一遍百字明,則稱為加持墮罪,即墮罪所產生的異熟果不會越來越增長。如果念誦十萬遍百字明則可徹底清淨一切墮罪。

    繼續閱讀 >

    念修金剛薩埵-6

    念修百字明

    復次於金剛薩埵佛父佛母無二無別之心間觀想一月輪,大小如壓扁的芥子許,其上有一白色吽字,宛如毛髮所畫一般。念誦百字明一遍:

    繼續閱讀 >

    念修金剛薩埵-5

    真實念修金剛薩埵

    如此明觀四對治力後,真實念修金剛薩埵時,首先自己平庸而住,頭頂上方一箭許的虛空中觀想千瓣白蓮花,其上有一圓滿月輪。所謂的圓不是指其大小的尺度,而是指明月的所有部分全部圓滿,猶如十五的月亮一般無有絲毫欠缺之意。又觀想其上(月輪上)有一個光輝燦爛白色的吽字。雖然其他宗派有觀想從吽字放射、收聚光等,但自宗(寧體派)無有此觀想。之後一瞬間吽字變成了本體為三世諸佛之總體、無等大悲寶藏具德根本上師,形象為圓滿報身的本師金剛薩埵主尊,其身色潔白宛如十萬個太陽照耀在雪山上一般,一面二臂、右手持表示明空之五股金剛杵於胸前、左手持表示現空之鈴於腰際、雙足金剛跏趺坐、身上以十三種圓滿報身服飾莊嚴,即綾羅五衣與珍寶八飾。

    繼續閱讀 >

    念修金剛薩埵-4

    現行對治力:是指盡力行持一切對治往昔所造惡業的善業。尤其頂禮佛及佛子、隨喜他人福德、一切善根迴向菩提、發願行菩提心、護持無偽實相之本體等都是現行對治力。從前,無等塔波仁波切的一個修行弟子問他:“我往昔以販賣佛經為生,如今想起十分後悔,應如何懺悔呢?”仁波切說:“造那些經典吧!”結果造經典的過程中他經常心思外散,於是又懷著十分沮喪的心情前去上師面前問:“造經典時心思也經常散亂,對於懺悔罪業來說,沒有比護持本性更甚深的吧?”上師異常歡喜地說:“實際上即是如此,縱然往昔所造的罪業堆積如山王,也可於現見本性之剎那獲得清淨。

     

    繼續閱讀 >

    念修金剛薩埵-3

    厭患對治力:對往昔所造的一切罪業生起後悔之心。如果既沒有將罪業視為罪業,也沒有以強烈的追悔心進行發露懺悔,則不能清淨罪業。如《三聚經》云:“發露懺悔,不覆不藏。”此外大成就者噶瑪恰美仁波切也說:“若無悔心懺不淨,往昔罪業如服毒,當以大慚畏悔懺。”

    返回對治力:是指憶念自己往昔所造的罪業後,發願從即日起縱遇命難也不再造這樣的罪業。如《三聚經》云:“今後必斷,且受律儀。”又《極樂願文》云:“若無戒心不淨故,發誓今後縱遇命難,亦將不造不善業。”

    繼續閱讀 >

    念修金剛薩埵-2

    四種對治力分四:所依對治力,厭患對治力,

    返回對治力,現行對治力。

    繼續閱讀 >

    念修金剛薩埵-1

    離二障垢然示淨除障 究竟勝道然現修學相

    超有寂邊然現三有中 無等上師足下吾頂禮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21

    智慧度分三:聞慧,思慧,修慧。

    聞慧:是指上師所講的一切正法之詞義,自己聽聞後如理如實地理解。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20

    真實靜慮分三:凡夫行靜慮,義分別靜慮,緣真如靜慮。

    凡夫行靜慮:是指耽著樂明無分別的覺受。希求此目標,即為耽著覺受的妙味而觀修之時,稱為凡夫行靜慮。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9

    靜慮度分二:靜慮之必要,真實靜慮。

    靜慮之必要:如果首先沒有捨棄一切嘈雜、散亂而依止寂靜處,則相續不能生起禪定,所以首先捨棄散亂十分重要。即我們應當思惟:凡是聚集皆是離別的本性,如父母、兄弟、夫妻、親友甚至是俱生身體的骨肉也終將各自分離,既然如此,那麼我們貪執無常的親友有何用呢?思惟後應當恆時獨自靜修。如寂光大師(密勒日巴大師之大弟子)說:“獨自一人修佛果,道友二人修善緣,三四以上貪嗔因,故吾獨自而安住。”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8

    不饜足精進:即自己無論在閉關還是觀修本尊、誦經念咒、行持善法等方面稍有成就之時,不應僅以此為滿足,而應當發誓:自己活到老便修到老。乃至未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之前,必須以如湍急的河流般持久、勇猛地精進修持。如聖者前輩所說:“修法時,應如飢牛食草般。”飢餓的犛牛吃草時,前一口沒有吃完眼睛便看著下一口。同樣,(我們修法時)前一個法尚未修完時,心中應該計劃此法修成後應修某某法門。凡三門一剎那也不應於悠閒安逸、無有正法之中虛度時光,而應當一天比一天更加精進地修持正法。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7

    加行精進:即雖有求法修法的心願,但卻於明日復明日中耗盡人生歲月。我們應當斷除此種欲求修持正法中而虛度人生的現象。如哲白蓮大師說:“人壽如屠場傍生,過一瞬間死亦臨,今復明日久蹉跎,終於榻中呼號矣。”因此,我們不應延誤修持正法,剎那也不能耽擱,應如懦夫懷中進入蛇或者美女頭上失大火般急不可待,徹底放下、完全捨棄現世的一切瑣事,立即致力於佛法。否則世間瑣事無有了結之時,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猶如水紋一般,始終不會有修法的空閒機會。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6

    精進度分三:擐甲精進,加行精進,不饜足精進。

    擐甲精進:聽到往昔的諸聖者前輩、諸佛菩薩的事蹟行為以及為求正法歷盡苦行的歷史傳記等之時,我們不應認為:他們是佛菩薩才能做到那樣苦行,我們怎麼能夠做到呢?因而懶散、懈怠。而應思惟:他們是因如此精進苦行而獲得成就的,我作為他們的追隨者,雖然不能勝過他們,但必定能獲得同等的成就。如果連他們也需要經歷那樣的苦行策勵精進,那麼我們這些為深重惡業所迫、無始以來未曾修持正法之人,為何不需要苦行與精進呢?所以,如今已獲得暇滿人身、幸遇具有法相的上師、聽受了甚深教言、具有如理修持正法的緣分,此時我們當立下誓言歷盡苦難、肩負重擔、不惜身命、拋頭顱灑熱血,誠心誠意修持正法。

    繼續閱讀 >
1 | 2 | 3 | 4 下一頁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