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桑耶寺 公告欄

    2019年2月9日

    如果我們心中充滿慈悲和信心,今生一定會安樂;而若 以無漏的智慧攝持,還將達到圓滿究竟的解脫。 但假如經常 生起惡念而造業,那麼等待自己的,無疑就只有猙獰的惡趣、 難忍的苦痛。

    繼續閱讀 >

    2019年2月8日

    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樂,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它 並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於我們的心。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1

    無畏施:對於無有救護者的眾生,作為他們的救護者,無有怙主作其怙主,無有親友作其親友等等。尤其是世尊曾宣說:“一切有為善法中,救護有情之生命功德利益乃最大。”因此,有些具權有勢之人應下令禁止漁獵;有些也可救護某些被帶到屠宰場、即將被宰殺的羊隻以及瀕臨死亡的魚兒、蟲蠅等,實際行動中,千方百計盡力饒益眾生。

     

    繼續閱讀 >

    2019年2月7日

    我們每個人業感不同,故從中幻化的苦樂有天壤之別。 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也不盡相同—— 一個人晚上做夢吉祥,身體也安康,而另一個人卻可能噩夢 連連,身體不適,心情糟糕得一塌糊塗。 所以,不管是誰, 哪怕關係再親密,都不可能是同一個感受。

    繼續閱讀 >

    2019年2月6日

    佛法的殊勝教言,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愈一切病苦一樣, 有緣者聽受並付諸實踐後,可以清淨自己的貪嗔癡煩惱。

    繼續閱讀 >

    2019年2月5日

    我們日常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中,摻雜了貪嗔癡的都 是惡業,斷除了貪嗔癡的才是善法。 因此,想方設法斷除貪 嗔癡,對每個人來講至關重要。 只有遠離了這三毒,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暫時和究竟的 安樂。

    繼續閱讀 >

    2019年2月4日

    我們一切的痛苦和快樂,其實是各自業力造成的。 尤其 痛苦的根本,就是貪嗔癡三毒。 龍猛菩薩也說:“貪嗔癡及彼, 所生業不善;無有貪嗔癡,及彼生業善。”

    繼續閱讀 >

    2019年2月3日

    為居士和出家人,希望大家不要業際顛倒!

    繼續閱讀 >

    傳法者的資格限定-10

    從這一點來說,藏傳佛教的確具有不共的優勢、特色,藏地從古到今的法脈流傳中,一直強調要把專與博很好地統一起來。就常規而言,幾乎每一個藏族喇嘛都必須在經論之海裡,搏擊上幾十年甚至一生。而藏地的高僧大德一般也不會站出來指責道:“除了修學我們自宗的經論與竅訣外,別種宗派的論著一律不許沙獵。因這種不專一的養育僧才之方式不利於弘揚佛法、不利於僧人們的修行、更不利於自身的往生。”其實別說往生了,藏地的某些寺院,歷史上的虹身成就者就有十萬之眾。至於像全知米滂仁波切、全知無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師這樣的偉大上師 ,他們更不是僅僅只將某些法門嫻熟掌握,凡是看過這幾位尊者文集之人,無不從內心驚嘆道:他們已將所有宗派、各大法門、三藏十二部等一切經續教義、實修竅訣全部融會貫通在一起。而在藏傳佛教的千千萬萬個上師中間,精通顯密教義的還大有人在,因對一個密宗上師來說,不把基本的顯宗法要掌握於心,他就沒有資格走進密法之門。我這樣說絕非出自狹隘的民族自尊心,硬要為自己臉上貼金,只要你是一個尊重事實的人,那就不得不接受這種有目共睹的事實真相。

     

    繼續閱讀 >

    2019年2月2日

    如今,各種邪說層出不窮,希望大家在宣講佛法時,不 要離開佛的教證, 更不要跟隨自己的分別念去詮釋佛法。 否則, 不管是造論著書還是給人傳法,這一切都只與無明愚癡相應, 不可能成為無明愚癡的對治!

    繼續閱讀 >

    2019年2月1日

    不知取捨善惡因果,不知聞思修行,這是一種愚癡;對 遠離戲論的空性並無點滴了解,這又是一種愚癡;對無欺因 果的緣起性也絲毫不了達,這還是一種愚癡。

    繼續閱讀 >

    2019年2月1日

    不知取捨善惡因果,不知聞思修行,這是一種愚癡;對 遠離戲論的空性並無點滴了解,這又是一種愚癡;對無欺因 果的緣起性也絲毫不了達,這還是一種愚癡。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10

    法施:為他人灌頂、傳法、念傳承等,想方設法令他人相續趨入善法。然而,在我們尚未完全根除私欲之前,雖然表面上成辦利他之事,但也只是如影像而已,不能利益眾生。眾弟子曾經問阿底峽尊者:“何時方可攝受眷屬?何時乃可行利他之事?何時才可超渡亡靈?”尊者回答:“證悟了空性並且具足神通之時,乃可攝受眷屬;自利斷盡之時,乃可行饒益他眾;獲得見道之後,方可超渡亡靈。”此外尊者也曾說過:“如今五濁之惡世,非為裝模作樣時,乃為策勵精進時;非為尋求高位時,乃為置於卑位時;非為攝受眷僕時,乃為依止靜處時;非為調化弟子時,乃為調伏自心時;非為隨持詞句時,乃為思惟意義時;非為到處遊逛時,乃為安住一處時。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31日

    有了無明愚癡,必然會遮覆我們暫時和長遠的快樂。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30日

    若想消除嗔心,我們就要想方設法修持自他平等,要懂得:自己喜歡快樂,別人也是:自己不願受苦,別人也是。 如此推己及人,就會知道別人在傷害自己時,也是身不由己,有他的煩惱纏縛,如是便不至於斤斤計較,甚至還祝願他儘早獲得安樂。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9日

    嗔恨是燒毀自心的猛火,一剎那能將所有善根摧毀無餘,在這個世上,再也找不到此嗔心更嚴重的過患了。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8日

    人如果懷有嗔心,則始終得不到自在,連一個快樂的機會也沒有,別人更不會恭敬自己。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7日

    一切顛倒分別念都像紙糊的屠刀,認識了它的本性,這把假屠刀就無法再傷害我們。 否則,始終隨著分別念而轉,哪怕我們擁有的東西再多,也始終擁有不了快樂。

    繼續閱讀 >

    傳法者的資格限定-09

    在某些地區,有大量的法師往往是人在哪一個宗派,其所專精者也就常常僅限於自己所屬宗派最經常口耳相傳之幾部經論,一提到別的宗派的論典,或某些所有宗派都必須掌握的經論內容時,他們就常常一問搖頭三不知。有些法師屬於華嚴宗,他便只講、唯讀、只讚歎、只勸人讀誦《華嚴經》;而一些淨土宗的法師又把淨土三經捧為唯一至上寶典,似乎你讀了《藥師經》、《地藏經》等經論,對你往生淨土絲毫利益也沒有似的;學天臺宗的、禪宗的也大抵如是。這確確實實是對佛法的一種誤解,當八萬四千法門最後只剩下一種法門時,“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大願又從何而得以體現呢?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6日

    世間一切的本性皆是無常,空性,沒有一法是值得信賴的。 然而,凡夫人以虛妄的分別念,把外境誤以為實有,將不淨視為清淨,痛苦當作安樂,無常執為常有,就這樣將自心捆縛了,並做出種種顛倒的行為。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5日

    對於污穢的不淨糞,人見後定會噁心,但在豬狗看來,卻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因此,對於美醜,好壞的判別,全是眾生一時的分別念所致。 事實上,外境中並不存在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9

    行菩提心學處為六度:佈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為修行方便方面的五度,以及智慧資糧方面的智慧度。

    佈施度分三:財施,法施,無畏施。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4日

    但凡有了狂亂的分別念,人就像風中的棉絮一樣飄忽不定,今天追求甲,明天喜歡乙………結果得到手的美人,最後又認為過於平凡。 試想,假如美麗真有穩固不變的自性,那這個人前後就不該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對於喜歡的人,應該永遠喜歡才對,並且還應得到全人類的一致認同。 但事實並非如此,某人認為一個女人長得勾魂攝魄,無比迷人,但別的男人就不一定欣賞,甚至覺得也不過爾爾。 這就是分別念的不同體現。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3日

    在這個世間,分別念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痛苦。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2日

    若能根除無明愚癡,就像架子的三隻腳斷了一隻,另兩隻腳也無法支撐一樣,整個魔宮將會徹底坍塌,從此任何魔眾都對你無法加害。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1日

    若以大圓滿的竅訣來調伏自心,懂得諸法本體無實有,所見所聞都是大空性,同時在名言中,整個輪迴還可以顯現,以幻化八喻來對待一切。 這就是大中觀,大圓滿的觀點,也是文殊菩薩大悲化現的“智慧寶劍”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20日

    一切萬法在勝義中猶如虛空,沒有任何貪嗔煩惱,但在世俗中,如幻如夢的顯現也是不滅的。

    繼續閱讀 >

    傳法者的資格限定-08

    我本人歷來都認為,不惟密宗上師應具備佛陀在諸大經典中所宣示的眾人上師者所應具足之標準,顯宗法師也應具足相應條件,因有些要求原本就為顯密所共有。不論藏漢僧人,假若是自己單獨修持,則選擇一門直下深入進去應無有任何不妥之處,這種心無旁驚似的專一精進本來就為佛陀所讚揚。但如果要攝受弟子的話,那這個上師最好還是能夠通達三藏十二部之大概與精萃。因弟子的分別念、根基千差萬別,不懂得三藏精華,又如何替他們抉擇分別?從實相而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一法不是佛法,正所謂萬法歸一;但若以顯現言之,佛陀自己尚且開示了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又豈可以一法去代替其餘萬法。所以諸位欲傳法之上師,務必先自行充實起自己的聞思底蘊,若自己都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匡當的角色,那又如何將一個個向你求法的法器灌滿呢?

     

    繼續閱讀 >

    110/10-12月建寺隨喜參贊

    繼續閱讀 >

    110/10-12月建寺護持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19日

    極為傲慢,自以為是的人,往往是中了魔王的花箭,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而應學會謙虛,低調,就像被馴服的駿馬,不管是什麼人,都可以讓他騎在自己身上,恭敬地為別人做事情。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18日

    仲敦巴尊者曾說過:“在整個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阿底峽尊者也說。 “自己若有學問,就會特別謙虛地對待別人。”這些具有殊勝功德,遠離一切過患的大成就者,對所有眾生尚且一視同仁,十分謙遜,我們凡夫的過患如塵垢一樣多,又憑什麼理直氣壯地傲氣沖天呢?

    繼續閱讀 >

    發殊勝菩提心-8

    修持自輕他重菩提心:觀想自己無論住於輪迴還是墮入地獄,病也好痛也好,以及遭受任何其他不幸,都可忍受,並願其他眾生的痛苦成熟於我的身上,願我所有的安樂與善果他們能圓滿具足!內心深處思惟並付諸於實際行動中。

    (此類公案有許多:)如阿底峽尊者的上師慈氏瑜伽、達瑪傑達,我等大師釋迦佛曾轉生為蓮花國王、投生為烏龜及轉生為寶髻國王時的公案等。慈氏瑜伽上師在講法時,有一人用石頭打狗,上師喊著痛啊痛(啊哪哪)而栽倒於法座上。在場的其他人看到那條狗安然無事,以為上師是假裝的。慈氏瑜伽上師知曉他們所想,便將背部示給眾人看,在那條狗遭受擊打的同樣部位已高高腫起,清晰可見。眾人對上師生起誠信,上師真正地代受了狗遭石擊的痛苦。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17日

    作為業障深重的凡夫,不管是什麼人,煩惱與功德都相互摻雜,就像糞便中混合著妙藥,對此我們又有什麼可得意的? 假如因為自己有了少許功德就開始傲慢,那為什麼不因煩惱熾盛而心生慚愧呢?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16日

    別人心中隱含的功德,我們在沒有證得他心通之前,根本無法現量見到。 有些人的言行舉止,儘管看起來不太如法,但實際上,他內在的功德,說不定如海一樣廣大。 所以,我們對誰都不應輕視與傲慢。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15日

    當年,在我的上師托嘎如意寶身旁,智慧卓越,嚴守淨戒的修行人,猶如天上繁星那麼多。 可到了現在,不少人已墮落到了極為卑劣的地步。 反而,過去有些戒律不清淨,智慧比較淺薄的人,如今卻成了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14日

    有傲慢心的人,總認為自己的智慧出類拔萃,才華傲視群雄,但只要認真去觀察,就會明白這些根本不值一提。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13日

    現在許多人不明白,自己的財富,地位,才華等一切,只不過是前世行善的果報。 若是耽著於此而夜郎自大,定會將原有的善根毀壞,心中再也生不出功德。

    繼續閱讀 >

    傳法者的資格限定-07

    無垢光尊者又說:“如是惡知識破別解脫戒及誓言,無有悲心,孤陋寡聞,懶惰懈怠,貢高我慢,暴躁易怒,五毒粗重,貪求現世之眷屬資具、 名聞利養,雖居靜處卻降下憒鬧煩惱之雨,棄離後世,誹訪其他正法與補特伽羅,雖然口中傳講正法,也自以為是智慧,實際上未調伏自心,言行不一。此等上師即是所謂的旁生種姓之上師,如不淨物般的惡知識雖然聚集眾多如蛆般的脊屬,也只能將欲求解脫的具信者引入惡趣,所以應當棄 離之。”這種應被拋棄的人物,如果還沐猴而冠,到處傳法灌頂,則他實在已是佛法的怨敵、敗類。《佛藏經》中也說道:“世間之敵僅僅掠奪生命,只是令人捨棄身體而已,不能令墮惡趣。而入邪道之愚癡者,將求善義者引入地獄中千劫受苦。何以故?因其行持有相之法,宣說顛倒之法故。如若宣說令入邪道之法,則較斷一切眾生之命之罪過還重。”

     

    繼續閱讀 >

    2019年1月12日

    現在某些人,認為別人的聲譽如日中天,會對自己的名聲造成妨礙;別人若是名譽掃地,自己便會聲名鵲起,這無疑是在痴心妄想。

    繼續閱讀 >
上一頁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下一頁

六道眾生都曾如父母般愛護你,你們應該對他們生起愛與慈悲。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生、老、病、死是一條沒有橋樑或淺灘的河流,你們把船準備好了嗎?